大家好,欢迎收看讲解黑话五十四期。今年九月末,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消息,上海广播电视台为了推进改革,将有序关停四个电视频道和四套广播频率,把传统频道频率压减百分之四十。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热议。在一般的印象当中,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传闻业相当发达,而作为传统媒体的龙头,上海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是排在国内同行前列的大台。在中国的电视和广播夜里,央视、央广是独一档的地位,而接下去一档的大台当中,上海电视台电台一定有个座位,尤其是电视台,影响力和收入,往往都是本地媒体中的绝对龙头老大。过去,大电视台给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财大气粗,制作的很多节目,场面壮观,设备先进,服装道具,化妆精美,更从来不会缺少大牌明星来捧场,看上去就是不差钱的主。所以,这一次上海电视台突然宣布要大规模关停精简频道,称得上是航行业地震级的新闻。具体要猜测哪几个频道频率,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网络上已经有消息人士爆料,一个要关停的电视频道大概率是外语频道,即时人文东方影视和七彩戏剧频道。在这次变动发生之前,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拥有十二个电视频道,虽然没有权威数据,但我们正好在上海。根据身边统计学以上四个频道的收视率,在上海台各频道里大概率都是靠后的,因此传闻有相当可信度。国内的电视台都是公营事业单位,大家都知道,这种单位的工作岗位大都比较稳定,很少裁员。并且和裁员相比,事业单位更讨厌裁剪编制,因为编制多少直接涉及到预算和级别,这都是事业单位最重视、最关切的根本利益。但这次上海电视台却要一口气裁掉三分之一的频道,原因只可能有一个,今年本身的经济效益太差,实在撑不出虚肿的体量了。因为不是上市企业,上海电视台历年的营收、收视率这些关键数据都不对外公开,外界的财务状况无法直接做出详细分析。不过,从其他公开信息当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比如说网上早就有人吐槽,上海电视台旗下的东方卫视,不少主持人都遭遇了降薪和绩效考核要求,不得不在节目当中直播带货,并且接单里大量还是推荐装修公司卖海参、鞋子之类,这些广告一看就价值不高。要是在上海电视台的鼎盛时期,完全不可能被看上,隐电视台一直都是大众眼中光鲜亮丽的工作单位,而节目主持人更是人们眼里的优质岗位精英人士。但如今上海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只能和自媒体博主们一样,靠直播带货来维持k p i,可以说是尽显窘迫之态。为落到这种情况,原因也简单,看电视的人少了。原来电视台是真正的主流媒体,大多数人回家后都会打开电视。所以当时的电视广告收费真是一刻千金,但现在看电视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广告金主们跟着跑路,即使留下来的也会狠狠压降,这更给原的一个零头。但电视台业绩下滑并不是因为整个视频或者传媒行业在萎缩,恰恰相反,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二零二三年上海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超过了二千三百五十七亿元。而在二零二零年,行业总收入还不到七百二十五亿。仅仅三年时间,这一行业的营收规模就扩张了两倍多。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有一份年度报告,上海广告市场状况报告二零一二年是全市传统媒体总营收九十五点九亿,其中电视就占了六十五点九亿。在同一年度,全市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总营收还只有十八点二亿。但只过了五年,到了二零一七年,还是同一份报告在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互联网五类媒体当中,互联网营收已经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传媒行业其实还是在快速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基本都是来自于网络媒体与电视台或者其他传统媒体,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上海并不特殊,从全国看,视频媒体行业最重要的支柱广告都在逐渐抛弃传统电视台。根据统计,二零二零年全国新媒体的广告总收入首次超过了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并且在之后几年,双方的差距还在迅速拉大。一方面,传统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在逐年降低,已经从二零一九年的九百九十八亿下滑到了去年的五百八十三亿,几乎接近腰斩。另一方面,新媒体广告收入却呈现爆发式增长。从二零二零年的八百九十亿飙升到了二零二三年的两千七百亿,三年里增长了整整两倍。出现这种反差,是因为广告业主们发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以及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在最关键的广告转化率上要比投给传统电视台高得多。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抛弃了电视台,投入了互联网新媒体的怀抱。如今,以互联网为基地的新媒体,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占比创造了绝大部分营收,把传统媒体包括电台、电视都远远甩在了身后,彻底改变了媒体行业的格局。同时,电视台在丢掉了许多大客户后,为了维持修路,只能在节目当中越来越密集的插入广告,并且电视广告的档次格调也越来越低,这更加惹起了观众们的反感。更多的因此减少或者放弃了收看电视。其实电视台也知道这么做是饮鸩止渴。但是面对大趋势,他们也只能这么做。此外,现在中国电视台遭遇的挑战,不仅是在广告竞争中pk不过网络,更可怕的是,新一代观众们正在失去打开电视机的习惯。根据二零二四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中国家庭二零一六年的电视开机率还高达百分之七十。但到二零二四年已经暴跌到了不足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在购买了电视机的家庭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还保留着日常看电视的习惯。很多家庭里,电视机已经沦为装饰品,或者只是作为电脑的投屏工具而开区域大幅走低,甚至已经波及到了最终端的消费者。现在连买电视的人都少了。根据相关行业媒体统计,二零二三年中国电视机出货量只有三千六百五十六万台,比二零一九年时的五千零四十五万台,已经跌去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电视机少了,开电视的人少了,看电视的时间也短了。这些因素最终都指向一个结果,中国收看电视的群体正在迅速萎缩,观众基数和收看时长是所有媒体的立身之本。基本盘在快速下降,传统电视台的效应跟着越来越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电视台宣布大幅度的关停裁剪频道其实不足为奇,甚至还可以小小地感叹一句,到底家大业大,居然撑到了现在,才肯收缩。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为上海电视台说一句公道话。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在二零二三年各个地方卫视黄金时段的收视率当中,东方卫视排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另一年来也基本都是前三名,他已经是中国目前经营的最好的地方电视台之一了。所以上海电视台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他自己一家的问,而且全国电视行业普遍性的问题。实际上,早在上海电视台裁剪频道之前,全国各地就已经大量出现电视台裁剪频道的新闻了。比如说,同样是一线城市,深圳电视台也关闭了公共频道和娱乐频道。根据媒体统计,到二零二三年为止,全国已经至少有一百四十个电视频道关停、合并,或者只保留了线上播放。到了今年二零二四年,又有超过二十个电视频道停播。可以说,对于中国电视业,临东一致,这期视频我要好好感谢一下神奇小鹿。你上次用他家的枕头,有效改善了家庭关系后,这次的破风暖绒被又成功卸下了我的暖糖任务。现在就算我主动寻找被窝,他都看不上。那我这么个大活人还不如暖龙,被热得快,关键才一百八十八的假睡着和羽绒被没什么两样。自从换了它之后,我家那些大棉被就光荣下岗了,又厚又重,又不说了,重点是不保暖,躺半天手脚还是冰的。时间久了,睡着身上还痒痒的,还得是小鹿,这种轻盈透气,还不闷的盖着舒服。三层隔离设计不仅隔热,还能续弱,外面这层是超细蛋纤维,摸起来又滑又暖和,安心棉的三维螺旋结构盖着蓬松透气,不压身被子。四仰八叉都不会漏风,也不会闷出一身汗来。最中间的发热面料和电热毯一样发热,但比他安全多了,能把身体散发的热量牢牢锁在被子里。早上醒来,外面多得跟冰窖似的,被窝里还是暖哄哄的。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妹子也不好,经常唤醒它是a类母婴级面料,加七级物理抗菌剂,长时间盖着就算不套被套,也很放心,防风固定不错,不跑棉。睡个两三年下来都不成问题。南方的朋友可以和我一样选薄的自己都能干,怕冷的就选暖绒被点更暖和。两种颜色,三种尺寸,床大床小都能选到合适的,有需要的还是评论区领券,趁现在保价大寿还送运费险,两年内有问题,直接免费换新重播试试。不亏曾经疯狂一时的电视台,如今落到如此窘境,大背景当然是互联网的崛起,不仅产生了依托于网络的新媒体,互联网还带来了大量的新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娱乐方式,把传统媒体原来的生态位抢走了一大半。但是从全球来看,传统媒体虽然都被互联网新媒体打得痛不欲生,不过电视往往在其中处境相对还略好一些,特别是体量很大的头部地区,比如美国、印度、欧洲,甚至长期经济停滞的日本,主要电视台虽然没有过去黄金年代时那么风光了,但大多仍然能够稳定盈利,很少需要全面收缩。大牌电视主持人们也依旧拿着让人羡慕不已的高薪,并且继续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视台为什么显得更困难?连上海这样的大台都撑不住,要靠瘦身甩包袱来度过难关。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本来就太多了,并且专业分工极不明确。根据广电总局的统计,截至二零二四年初,全国共有三百八十九家市级或以上级别的广播电视台、两千零九十九家县级电视台以及三十三家教育电视台。这些电视台每家开播的频道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比如中央电视台就有多达二十五个频道,全国总共有数千个独立的频道在运营播放,这个数量在全球都。是断崖式领先的。但是全国这么多电视台,电视频道除了少数一些收费频道比较特殊外,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公共免费频道,主打内容重复性很高。你播电视剧我也播电视剧,你搞综艺我也搞综艺,连内容都差不多。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成本摊销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单位生产成本也就越低,从而提高竞争力。虽然电视节目属于无形文化产品,但本质也一样。更多观众同时收看一个节目,这个节目的效益就越高。相反,如果同一时段观众收视率被太多频道分散,结果可能就是大家几败俱伤,广告收入都无法打拼。节目脱落的成本。参考海外主要电视市场上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一个地区主流电视的数量大致在三到五家,比较合适,再多市场就很难容纳了。其实很多国家也有大量的独立地方电视台,但他们大多会以加盟形式加入大型电视网,自身只保留极少的独立制作能力。即使是大电视网,主力频道,也只有个位数需要制作或购买的节目总量其实比较有限。播出时每个节目的观众基数会比较大,也就能有较多的广告收入。至于部分观众有小众需求,主要交给收费电视频道去承担,但国内的电视台股东实际都是本级政府,不但行政区域之间横向无法共睹,电视网就连垂直区域的整合都很差。尤其在省级电视台以上,各家都有全套的独立采编、制作、播出能力,互相都是完全不可能合作的竞争对手。加上中央电视台和几个教育电视台,全国实际有三十多家大型电视网。历史上,由于播放范围的割裂,这个问题一度还不明显,各地观众实际能收看的电视台一般就是央视。本省级电视台加上视线电视台,但在上新时代来临和有线电视普及后,全国观众一下子发现自己真的有上百个免费频道可以看了。结果上世纪动辄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的收视率成了神话,如今能有百分之一的收视率,电视台已经可以大开庆功会了。为了争夺收视率,又需要投入大成本,制作精良的节目,或者请大牌捧场。在互联网崛起之前,已经只有很少几家电视台还能常年维持盈利了。而下集的视线台采编和制作能力薄弱,更是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竞争实力。上个世纪的电视观众恐怕都知道,当年绝大多数视线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最大法宝就是侵权播放海外的电视剧和动画在版权法逐步得到落实后,就不能这么干了。之后的集成电视台更像是视频化的本地政府公报,有常年在县电视台工作的人在网上置业,因为人员和经费有限,自己的电视节目来来回回都是一些流水账,主要内容都是领导的工作,形成或者贫困户访谈之类,根本没有观众要看收视率基本为零。因为这些电视台虽然有大量的正式或非正式编制岗位,有让互联网新媒体羡慕到流口水的采编资格与资源,但产出内容却乏善可陈,都无法养活自己,只能靠公营事业单位身份依赖地方财政,不断向他们输血,才能维持正常运营。过去,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补贴这些地方,电视台还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如今各地政府财政都不再宽裕,各级政府自身都在大力削减公益经费之中。在维持这么多毫无利润产出能力的电视台,显然既不合理,更不合适。因此,各地电视台猜测,缩边频道会成为电视行业的普遍现象,并且应当会持续很久,直到国内电视网规模与实际收视人群重新取得平衡。但是,国内电视行业的崩塌式衰退,除了以上比较正常的因素,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打开电视机这个原来应该非常简单的动作,这些一年却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很多用户愤恨的抛弃了电视。这一切要从强推机顶盒开始说起。机顶盒作为数字信号终端,在技术上确实比以前的模拟信号要先进得多。但是在推动机顶盒普及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大量强制行为。很多时候用户实际根本没有选择权,只能在没电视看和接受机顶盒之间。二选一,并且收费也比较贵,有的地方要收好几百元。早在二零零九年,就有官方媒体公开批评过各地有线电视运营商强推机顶盒的行为。可是到了二零一五年,广电部门却又发布了更严格的禁令,要求全国统一推行指定系统的机顶盒。从此,电视机搭配机顶盒的组合成为了必需。很多分析认为,广电当年做法主要是为了与主流电信运营商争夺网络应用主导权,希望通过统一机顶盒系统打造一套独立的网络门户。结果这个规划失败的无声无息。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增加机顶盒后对观看体验毫无帮助,想看电视时却必须操作两套独立的遥控器,互相之间可能还有冲突。平板给用户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成本。年纪越大的用户就越容易感到看电视变得吃力了。就在同时,智能手机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在仅仅十余年前,大部分人还都是把电视作为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但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网络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渐渐的,手机从单纯的通讯终端变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娱乐终端。无论是社交、购物还是玩游戏看,都可以在手机上解决,那就分走了大量的电视用户。不过即使在这个时候,电视还有一部分基本盘,那就是已经形成了收看习惯的群体,这也是海外电视行业没有崩塌那么惨烈的关键因素。但是不久之后,电视机也步入了智能时代。智能电视机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直接播放本地节目,还可以玩游戏。本来是又一次技术大屏破,但电视行业在智能化时代出现的乱象,却让大多数人彻底放弃了看电视这个习惯。在看到手机厂商以及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机顶盒上的操作后,电视机厂商们如梦初醒,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他们和一些头脑活络的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及各种广告、商务合作,在电视机操作程序上大玩花样。这时在推广机顶盒时,强烈无比的监管部门又完全监管缺位,让无人厂商和广告商们有了肆无忌惮的土壤。在几方面的合力下,看电视在中国居然变成了一个技术活。对于那些还对电视痴心不改的观众来说,看电视的复杂度又被拔高了难度。很多年纪较大的观众已经摸不清楚怎么操作才能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了。需要子女或者其他人的指导。即便用户在一顿复杂操作后,终于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内容,但先等来的却是漫长的开机广告,然后又是各种收费提示。这里要开通会员,那里仅属于专属用户观看这项目甚至可能是套娃收费。开了会员后,还要再加点播费才能看吃相,极其难看。正常人在受到这么低一堆折腾之后,原来就有好心情,也不会剩下多少这种把戏。一次两次的用户可能还能忍。知识多了,那谁也不愿意继续做这种冤大头,反正现在也不缺替代品,干脆就对电视节目敬而远之。游戏这两年短视频的爆发,成为压倒电视的最后一个到场短视频虽然可能情节简陋,内涵凸显,但它有一个极大的优点,操作非常简便。下载a p p之后,只要一根手指就可以操作。并且主流短视频平台都有强大的推送机制,能够相当精准的给用户们推荐节目,根本不用用自己操心,怎么才能找到我想看的内容。在海外短视频最大的市场一般是年轻人,但在我们国内,中老年人对短视频的需求也非常大。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在身边看到中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场面。这些人原本应该是电视最忠实的用户,但现在他们却宁愿用短视频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说,这是整个电视行业多年来的乱象和捐款的切位,合理把他们赶走的。现在中国观众可能已经是全世界看电视习惯最弱的群体,这种状况延续,时间越长,再想恢复也就会越困难。总的来看,电视行业萎缩是全球的共同趋势,并且国内独立电视台数量仍然过多,所以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地方电视台削减频道,甚至最好通过合并、加盟等方式重组成为几家大电视网。不过,对整个电视行业其实还远远没有到应该修网的时候,它的衰弱趋势现在是可以减缓的,甚至和网络恰当结合后,还可能产生一波反弹。以奈飞为代表的电视流媒体就正在全球大肆掠夺原来属于电影的市场,但是要复苏,要反弹。首先,电视行业要痛改前非,扔掉那些层出不穷的套路,而监管部门也不要带给用户增加学习和使用成本。最近有新闻说,经过专项治理,部分电视机的开机广告取消了有近两亿用户,初步实现了用一个遥控器就可以看电视。但这本来不应该就是理所应当的吗?全国有近五亿户家庭,也就是说,大多数观众可能还是必须忍受繁琐的操作,还能看到电视节目这种状态多存在一天都是可笑的。也是在进一步挖掘电视行业的命根。如果上述现象又逆转了,甚至比以前还要变本加厉,那么可想而知,中国电视行业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所有观众抛弃,到最后的衰亡。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是不讲废话的黑道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