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诺贝尔级别的心理学原理来做老板?二零一七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提出了禀赋效应,意思就是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后,对于该项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显著高于未拥有。之前。简单来说,就是当这件东西我要是卖给你二十块钱,你会觉得贵的,千方百计想要砍价,甚至有可能不买。但是如果这件东西归属于你,那么你就会觉得二十块钱一点都不贵。如果别人想要拿走你的东西,那么你会千方百计去提高价格,心理上也会有更强的损失感。这就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必走之争的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完全是可以应用到一个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中去的。很多人问那么多的股权激励方式里,哪一种更有强强烈的激励效果?很多人喜欢选择期权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在女子面前钓一根胡萝卜,一直看着,一直走。其实这种方式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用了,为什么呢?因为说白了靠画饼,很多人已经不相信忽悠不到了。这种方式为什么流行?其实是咨询机构出于对老板自己的臂肘自称心理的满足,即使是来自于老板自己心理上的禀赋效应,就是当股权还在老板自己手里的时候,他其实会觉得自己的股权特别值钱。因此总希望能够换到足够的利益和绩效结果之后,才愿意将股权激励给到别人。但是事实上不赚钱,拿不到结果的企业,他的股权是不值钱的。因此作为老板,你真要懂人性,会玩好人性这一局游戏规则,你就应该明白,限制性股票才是更合理的激励模式。就是先让激励对象获得拥有这一部分股权,但是对他的股权采取限制性规定,比如分红、转让、质押等等。这样激励对象心态上就会发生改变,因为他确实拿到了股权,这个股权已经属于他们。那么他因为不能达到要求,而是要失去这部分股权的时候,这种心理上的损失感会远远大于期权、期股等等方式。但是限制性股票这种激励方式,非常考验的是股权激励合同的完整合法性,特别是在股权限制没有达成目标的回购退出等等方案设计的环节都是极其关键的。关注我只对你有价值的知识感悟。我是原校律师,一个尽一切努力,不在互联网给你垃圾内容的普通法律人效出品,绝不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