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时代为何人人自危#天涯神贴

  • 天涯神贴
  • 2025-01-03

假如消费持续降级,对老百姓会有什么影响?老百姓讨厌通胀,是因为通胀会导致物价不断上涨,而辛辛苦苦挣在手里的钱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但假如市场上的物价越来越便宜,那么对普通人来说算不算好事呢?举个例子,肉店的猪肉,这个月十八块钱一斤,下个月十三块钱一斤,再下下个月八块钱一斤。许多人会觉得物价不断降低,普通人肯定是好事,但殊不知,这种趋势极有可能会导致通胀的反向极端,也就是通货紧缩。人们不愿花钱消费的表现,钱都存在了,银行就会导致市场上流动的钱越来越少。当流动的钱变得越来越少,而商品的供应越来越多,那么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普通人手里的资金购买力不断增加,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会变成长远来看哦,这会大大影响普通人对于物价的预期。例如卖彩电的小伟想在山东老家买套房子,精心挑戏,选了三个月,看上一套价值六十万的房子,想订房时却突然发现,在这三个月的时间,房价不仅没涨,反而跌了不少。于是,小伟就取消了订房的念头,想再等上半年,说不定到时候房价会继续下跌,自己又能省上几万块。果然,过了仅仅半年,房价又下降了百分之五。这时,小伟又想再等一等,房价可能还会继续下跌,于是干脆捂紧钱包,暂时不买房了。另一边,开发商觉得自己的房价都已经打骨折了,但房子依然卖不动,非常着急,毕竟公司的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居高不下,房子销量不好,赚不到钱,所以就只能进行裁员,降本增效。这时,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小王因为失业或收入急速下降,也变得更加不敢花钱消费了,只能紧紧捂着钱袋子买东西,花钱也是能省则省。这些被裁的员工大量涌入了找工作的就业市场。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不光是房地产的房子不好卖,就连家具、家电、汽车装修、手机、电脑等等商品都不好卖了。这是卖房的。小王本来打算买彩电的,因为被降薪,被裁员,也不打算买彩电了,导致彩电行业业绩也跟着大下滑,导致卖彩电的小伟也被迫降薪被迫裁员了,导致小伟更不敢花钱了,更是捂紧了钱袋子。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的危害传递有一个滞后性,在通货紧缩的第一阶段,老板也以为这是暂时性,是临时的,缓一段时间,业绩就会再度好起来。出于公司人员稳定性的考虑,避免恐慌,公司也就没有裁员降薪,员工没有被降薪,但是物价却低了,普通人可以买到更多商品。所以这个阶段一些人感觉很开心,但是进入到通缩第二阶段,公司业绩越来越差,直线下滑,扭转无望。老板们开始反应过来,当前不免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苦日子来了,必须要降本增效,收缩规模,削减开支了。这个时候员工开始被降薪裁员了,这就到了通缩的真正阵痛期。这个时候各个行业都遇到了生存瓶颈,都进行了降薪,裁员都开始了降本增效,失业率高歌猛进,经济萎靡不振。正所谓,当雪崩来临之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无辜的,人人自危,就是这个道理。通缩一旦降临,就像潘金莲遇到西门庆,开始嫌弃武大郎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解决通胀通常可以使用加息手段,当存钱的利息够高时,市场的钱就会回流到银行这个蓄水池,让货币供应和商品总量保持均衡状态。而通缩则是市场上流动的钱太少,降息的作用微乎其微,必须刺激人把钱从银行借出,变成活钱才行。经济下行,市场哀嚎遍野,各个行业举步为艰熬。正常的老板们肯定不会借贷扩大生产,因为眼下的商品都已经很难卖掉了。不只是老板,就连普通人也会抵触借钱,因为失业和收入萎缩的阴霾笼罩,当头,许多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如果借的钱产生不了价值,就等于赔钱。所此时,哪怕降息,也很少会有人主动借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银行贷款几率是零,但是也仍然没有人贷款,市场上本就缺钱。在没有人愿意借钱补充市场流动性,那么经济就会形成螺旋式下降状态。所以解决通缩问题就必须提振老百姓的信心,改变大家对于商品价格下降的预期预判,而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很难逆转。只有当市场上的商品总量为你下探市场上流动的商品总量下降与流动的资金总量再度匹配平衡时,才有可能扭转这一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都发生过道牛奶炸毁商品房的现象,目的是为了防止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扭转局势,但整个过程会让普通人非常难受,让老板们痛不欲生。只有让老百姓挣的钱不断增加,再让钱每天都贬值。一丢丢。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温和通胀,才能让人们更愿意去花钱消费投资。因为今天不买,明天就会更贵。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像奢侈品、车子、房子价格都在下降,但是生活必需品、水电燃气、食物价格却上涨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大家在花钱消费中不知不觉的就完成了扩大消费和扩大生产,形成进入良性循环后,这样社会经济就会蓬勃发展,扭转通缩局面,经济步入正轨。好了,本文出自天涯神贴一千篇全集。由于内容受限,大部分内容无法公开。如果您喜欢完整版,请看置顶视频全集。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kf365001」,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