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的东风三一a g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发射震惊了世界。但是从研制到成功发射,这背后凝聚了多少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一些导弹专家甚至隐姓埋名半个世纪。这其中有一位无锡人,他不仅是中国弹道导弹控制专家和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创造性的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一批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火箭制导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德仁。陈德仁一九二二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中。十岁时,他在上海经历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他看着漫天的日本飞机,从此埋下了振兴祖国国防的种子。当时他的家境虽然一般,但陈德仁的父亲却努力的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并教育他处事谨慎,必须一丝不苟,加上他学习十分刻苦,悟性又高,因此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一九四零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尽管大学期间遭遇时局不稳,赶上了学校患者等突发情况,终于在一九四五年顺利毕业。至一九五七年,陈德仁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从事弹道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工作,开始了与航天事业的亲密接触。当时的中国,经过导弹的只有钱学森一个人,每一个从事导弹研发的人都是开拓者。没有更多的资料图纸,陈德仁却领着一群年轻人白手起家,成功解决了中进程液体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难题,奠定了我国弹道导弹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弹道导弹制导与姿态控制系统专家。一九六八年四月,陈德仁被调到新组建的固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研究所任所长,开始固体潜力型号控制系统的开拓与初创。他自学英、德、俄、日四门语言,只为能够阅读国外有关的科研资料,不分昼夜的苦干。终于在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我国第一枚固体潜地弹道导弹巨浪一号试验成功。此时的陈德仁已是花甲之年,他的科研成果和贡献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九二年,黑猪型号工作第一线后,陈德仁继续担任固体弹导弹系列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全面负责十四册丛书的编审,工作系统的完整的总结了固体弹道导弹的研制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研发经验。一九九五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二零零七年,陈德仁于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陈德仁几十年如一日情心研究,默默奉献,远离人们的视线,投身国防建设事业。今天,我们能够在世界大国面前抬头挺胸,怎能忘记陈老这样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