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战略定位,一号位的基因选择一流企业竞争标准,二流企业竞争品牌,三流企业竞争产品。战略定位的本质就是重新定义标准。战略的本末。战士本略是末,假设今天你刚刚从云南来到上海,在街边看见一家店铺正在出租。于是你打算投资五十万元开一家过桥米线店。请问做这样的小生意需要战略吗?答案是,肯定需要。也许是由于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这就导致许多人把战略理解的非常宏大。人们会认为,战略是大企业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任何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思考,战略。企业为什么必须思考战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回到战略的定义。从文字结构来看,战可以拆解为战和歌战,是占领,哥是武器。也就是说战士通过武器占领一个制高点,战士选择做什么,略不是方略,而是省略,即选择不做什么。因此,从字义上看,确定战略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方向和边界。做什么不做什么。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找到战略之道,首先要厘清战略二字之中,谁是本,谁是末。我曾经一度认为略比占重要,因为我看到太多中小企业死在略上,他们没有边界感。一会儿发展第二曲线,一会儿发展第三曲线,第四曲线,最终把自己给拖死了。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要修正自己的答案占比略重要。这些企业之所以被虐害死,是因为他们的站不清晰。如果战略是从a点到b点站,就是要定b点,这是公司要抵达的终点。它是方向,是目标牵引。当站定的地点不清晰或不高远时,企业就很难坚守自己的初心。当你的生意遇到阻碍时,你就容易摇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趋利避害,会诱惑你越过边界,通过转换赛道来解决问题。你本以为换赛道是通往成功的结,实际上所谓的捷径才是最终害死你的大坑。回到过桥米线的案例,你经过注册公司装修、招聘厨师,采购原材料。一番忙碌以后,这家过桥米线店终于开张了。没过多久,你发现过桥米线店的生意不太好,上海人似乎不太喜欢吃过桥米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观察了半天,发现隔壁的面条卖的不错,于是你在菜单上加上了面条。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边界不清,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是乱的。为了生存,饥不择食。除了面条,你还恨不得在菜单上加上油条、饺子、馄饨。你不知道的是,这种贪欲最终会害死自己。从短期来看,你什么都做,似乎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你什么都做,这家企业就死定了。因为客户买的不是多,而是好,你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谁能代表好呢?行业第一,更直白地讲,客户买的就是第一,商场本质上就是竞技场。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商场上的运动员,竞争的结果取决于谁能在这个专业领域拿到金牌。当你从以终为始的角度来看待经营企业这件事实,你会发现商业的终点,第一就是终点。无论你选择卖过桥米线还是卖面条,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你要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第一,你要拿到金牌。如果你是做过桥米线的企业,那么你必须先把过桥米线做到第一。如果越过过桥米线的边界去做面条,这家企业基本就失败了。从表面上看,越过边界能增加收入。但这家企业给用户的心智标签就是过桥米线。即便这家企业把面条做出来了,最多也就能卖几个月。企业最初可能会收割一波铁杆粉丝,但是最后必定竞争。不过,那些专注于做面条的企业,当你转换赛道时,你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注意力都会从你限制个主赛道转换到其他赛道。这最后会导致企业投入过多,成本过高,业务却越来越散,并且所有产品都没有竞争力。因此,当企业生意不好时,你要做的不应该是在边界上跳来跳去,而是反省自己的用户价值做的够不够。你的米线好不好,你的创新够不够,你的价值高不高?这个时候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死磕用户价值。但是你没有去做这件事情,反而想通过转换赛道解决核心价值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失误。因此,战士本略是末,战士因略是果,战士一略是二,有了战的牵引,企业家才知道如何做好略。如果站的终点不清晰,再加上人性的急功近利以及机会导向,企业就容易被虐害死。同样。如果站的终点不高远,很快就能达成,这也会让企业频繁转换赛道,导致企业做不好略。只有站的终点又高又远,才能牵引企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那些能做好站的企业,往往都是一生一世一站到底,而不是二战、三战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