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的心过关了,相就消失了。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的内在召唤而来。人生如戏,记住不要入戏太深。请问这是什么?你说这是一只猫,错猫,不在这儿。这是一张猫的照片,是一只猫的象来加深一层。请问这是什么?你说老王这题我会了。这是一张猫的照片。好,同一个物件,我换个角度再问你,请问这是什么?好,这是一台水果手机,看明白了没?各位这个世界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像而已。我拿猫啊、照片啊、手机啊这些食物给你举例子,都只是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事实上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这些食物,比如生离死别、离婚负债,这些事件,痛苦、焦虑、愤怒、忧伤这些感受等等,都是像这些像存在的目的,都是你生命当中体验的一部分。当你体验过后,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你真正接纳了接纳了,这只是一个像那所有的像自然就都会消失。相反,如果你选择抗拒不接纳,那就只会延长你体验的时间,加深你痛苦的感受。所有你心里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会一遍又一遍反复的来折磨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看不明白这座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因为你一直在山里。当你走出这座大山,你才有机会看清楚这座山真实的面目。所以只有跳出小我之后,让自己成为觉知者,站在身外看自己的经历,用第三方的视角去观察自己,你才真正能够做到允许一切发生,接纳放下方可通关。有些挫折是必须经历的,有些人和事儿的突然出现,就是为了给你上一课,打破你,粉碎你,然后再重塑你。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的自己升级自己,迭代每个人的一生。你可以理解为一场持续了一辈子的考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领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试卷,题目千变万化的核心一定是围绕你过不去的坎儿来出题。比如,你性情急躁,就总会遇到让你着急的人和事儿,看你是否能沉稳下来。比如,你胆小怯懦,就总会有人来欺负你,看你是否能自己走向独立勇敢。比如,你多虑多疑,就总会有蛛丝马迹,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看你是否能够意识到他信的本质,其实是来自于自信。所有这些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考验你,看你是否能够通关,你有自己的考卷。那别人也有他的考卷,这些题只能自己答,所以要学会不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所产生的念头是你自己内心映射出来的,是虚无的,而你却认为这是一件实际上要发生的事情。掩耳取景,笙心头念念及心,当下心就是未来命。一旦你靠事物的外在来做判断,那你就着了相。而这样的项所产生的妄念就会进入你的心里,让你黑白颠倒,是非不明,你就会因为痛苦的状态而进入到一个恶性的循环,再次混沌更加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的如来说的是如来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当中的法身,也就是佛陀的本质。法身空寂,不生不灭,与真,如同体,与万法合一,落到咱们每个普通人身上像的背后,我称之为底色。这个底色佛家称之为业力,指的是过去所有行为所积累的姻缘和合道家称之为性命,指先天与道合一的状态,儒家称之为天命之性,指的是先天道德和后天习气的交织。这是三家对于命运根源的解释。佛家重因果,道家重自然,儒家重伦理学说不同,但底色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你的能量,你自身的能量状态会渲染你所处的外部世界,进而吸引到和这个能量频率一致的事物来到你的身边。这也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所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自在的人,而见相是相即见魔鬼,魔鬼就是痛苦的人。在这里没有如来,没有魔鬼,没有任何意义。你可以仅仅把它们理解成一个代名词。如果你能超越对这些表面现象的执着和迷惑,不被他们所束缚,认识到这些像背后的空性本质,那么你便能自在的感受当下。但在生活中,别人的一句嘲讽你的话,一个厌恶你的眼神,一件失败的小事,都会让你执着于这个想,然后难过思考自己,惩罚自己,让自己困顿不堪。当你学会用游戏者的心态,用上帝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生这场宏大的旅程时,生活的面貌便会焕然一新。人生如戏,在这场大剧之中,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我们是这部戏的演员,我们沉浸在每一个情节当中,体验着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的跌宕起伏,但同时又该保持一个观众的姿态,用了一份超脱和冷静,站在台下看眼前这一切的发生。当你能用这种俯瞰的视角看问题,最终你会发现你将永远不被那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像,而是能够真正的享受每一个当下,每一个林,在接受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在红尘中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