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有一个天敌,在心理学上叫做滑梯效应#知识 #认知 #心理 #原创视频 #成长

  • 极限觉醒的猫雷
  • 2天前

拖延症有一个天敌在心理学上叫做滑梯效应。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越容易拖着不做。明明知道早做早轻松,却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彻底击败拖延症的武器,叫做滑梯效应。什么是滑梯效应?就像你站在滑梯顶端,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一旦你坐下去开始花,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个效应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很简单,人的大脑天生厌恶开始,但一旦进入状态维持下去,反而比停下来更容易。心理学家称之为惯性定律,在行为层面的体现。当你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这种快乐激素,会推动你继续下去,形成正向循环。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败在了起步这一关?因为我们总是把开始想的太复杂,我们会想我要写一份完美的方案,我要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我要等到状态最好的时候才开始错。这些想法本身就是拖延症的帮凶。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几年前我想开始做自媒体,但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我告诉自己要先学会拍摄技巧,要先研究透所有的平台规则,要先准备好一个月的内容。结果那三个月过去了,我连第一条内容都没发出去。直到有一天我被自己气到了。我告诉自己,不管我就拿手机拍一条最简单的内容,哪怕只有十个人看见。就这样,我用了五分钟时间,录了一条关于时间管理的短视频,连文案都没有,就发了出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发完第一条之后,我立刻开始想第二条要拍什么。第二天我又发了一条第三天又发了一条,一个星期内我竟然发了七条内容,比之前三个月的产出还要多,这就是滑梯效应的威力。一旦你开始滑下去,停都停不住。三个月后,我的粉丝破了一万,六个月后破了十万。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彻底摆脱了拖延症的书,不不仅在创作上,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想健身的时候,我不再纠结要不要办年卡,直接换上运动服下楼跑步,想学新技能的时候,我不再去找最完美的课程,而是立刻开始第一个滑梯效应。为什么这么有效?因为它绕过了我们大脑中最大的敌人,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让我们总想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但事实是,万事永远不可能具备与其等待完美的时机,不如创造行动的关系。我的一个朋友想减肥计划半年都没开始。我告诉他滑梯效应的原理,建议他不要想什么减肥计划,就从今天开始,每天比昨天少吃一口饭,听起来微不足道,对吧?但就是这一口饭的改变,让他开始了减肥的开始。两周后,他主动开始控制饮食。一个月后,他开始运动。三个月后,他瘦了二十斤。这就是滑梯效应的神奇之处,小的开始会引发大的改变。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有宏伟的计划,你只需要有一个微小的开始想写小说,不要想着写出传世之作,先写一个段落,想学英语,不要制定什么百天计划,先背一个单子,想整理房间,不要想着大扫除,先收拾一个抽屉,但要注意滑梯效应。有一个前提,你必须真正开始行动,而不是继续在脑子里计划。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行动,其实只是在不停的做准备,准备本身也是一种拖延,使拖延正穿上的华丽外衣,真正的开始是什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最简单的第一步做了,不要问自己准备好了没,因为永远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问自己,现在这一刻我能做的最小的一步是什么,然后立刻去做。我现在每天都在运用滑梯效应,早上醒来不想起床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先坐起来就行,坐起来之后自然就会想站起来,站起来之后自然就会去洗漱。不想写作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先打开电脑就行,电脑打开了自然就会想打开文档,文档打开了自然就会开始写。第一句话,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的惰性很强,但惯性更强,一旦动起来,继续动下去,比停下来更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健身教练总说最难的事,走进健身房而不是完成训练。这就是为什么作家总说最难的事。写下第一句话,而不是写完整篇文章。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和拖延症硬碰硬,而是要用滑梯效应四两拨千斤。记住这个原则开始永远比完美更重要,行动永远比计划更有力量。你现在就可以试试,想想那件你一直拖着没做的事,然后问自己现在这一刻你能做的最小的第一步是什么?不要犹豫立刻去做。相信我一旦你开始滑下去,剩下的路会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行动的人生,从不等待完美的时机。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