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都知道,八十八年前的七月七号,在北平城外的卢沟桥地区爆发了几起事变。之前后台就有不少哥们问我说,既然你也说过,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我们经历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在齐齐哈尔的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那为什么咱们又要以七七事变来作为全面抗战的起点呢?熟悉咱们频道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咱不光是讲过江桥抗战,还说过之后发生的哈尔滨保卫战,详细聊过东北的义勇军,还有发生在热河的长城抗战和咱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按理说,这些个事儿可都早于七七事变了,难道说那些在白山黑水间的英勇抵抗和死守山海关的将士们,乃至埋骨长城一线的中毁,就不值得被我们记住吗?当然不是了,而是因为从七七事变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日寇就从局部侵略转变成了全面侵华战争,而国共两党也由此正式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经此一役,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国际上的声音也从对日本的绥靖态度转变成了对中国的援助,进而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初步形成。也就是说,正是卢沟桥畔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熊熊火焰和四万万同胞。老尹在血脉中的抗争精神。其实很早的时候,日寇就盯上了楼沟桥了,因为这是平汉铁路的枢纽,控制着北平到南方的交通线。想当初,在一九三七年的六月,驻守在北平丰台一带的日寇,就开始不分昼夜的进行军事演习,而他们的目标正是进攻宛平城。七月六号,驻守丰台的日寇借口要去长新店演习,居然要我守军打开宛平城的大门,让他们穿城而过。但当时驻守在宛平城的部队可是用大刀在西风口砍翻了日寇的二十九军。幺幺零旅旅长何基沣断然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而后双方便展开了对峙,持续了十几小时,互不相让,一直到天黑,日后才幸幸而回。时间到了第二天七月七日,日寇再度在卢沟桥、北永定和东岸开展演习。但与往常不一样,这次的演习部队却配备了充足的弹药,很明显,这就是有备而来啊。何队长一看,恐怕日寇这回是要跟咱们动身打打了,就当即打电话告知市长冯志癌,并布置好部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时间。果不其然啊,等到了晚上十一点,日寇这支全副武装的部队就来到了宛平城下,借口说他们有一个演习的士兵失踪了,要求立刻要建成搜查。但咱们的守军将士们已然是严阵以待,怎么可能听信他们的鬼话?当时奉命守城的二百一十九团团长叫做吉兴文,他可是西北名将,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侄子。他吩咐手下的士兵,子弹上膛,挂足手榴弹,只要日军敢动手就是死,要跟他们干到底。时间来到了八号凌晨的四点,日寇突然就跑进万平县的东门,随后便向卢够强发起了进攻。吉星门当即率领全团展开了反击,打响了抗日全面爆发的第一枪。在铁路桥东头的阵地上,我守军两个牌的战士面对九百名来犯之敌,却毫不胆怯。他们挥舞大刀与敌人近身,可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把身体卡在桥缝中,用尽最后的力气在桥墩上刻下了两个字,不退。而日寇虽然是夺取了桥头阵地,但同样也是伤亡惨重。当天晚上,日军就在阵地上面休息,妄想着第二天向永定河的方向继续进攻。可他们没有想到,吉星文却率领着突击队神兵天将大刀闪着寒光,就向侵略者们的头上砍去,把还在睡梦中的日寇直接就送去见了阎王。这场夜戏,我守军不光是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同时还全歼了日军一个中队,约二百个敌人。日军看自己没有在战场上占到便宜,就和北平当局又展开了谈判,说他们失踪的士兵已经归队了,还说这就是一场误会,希望和平解决。日军说,自己主动撤退到永和的左岸,同时也要求中国守军撤到右岸。但事实证明了这就是敌人的缓兵之计。果不其然,当第二天中国守军封命撤出阵地的时候,日寇却开始大批增兵大炮、坦克陆续跨过长城,各口直抵北京城下。从七月十一号日军参谋本部下达动员令,到七月二十号左右,日军的兵力就从最初的五千人增加到了五万余众。七月二十八号,已经集结好的日寇,就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对北平展开了大举进攻。日本侵略者将驻守在北平四周的南辕北园西园的中国第二十九军发起了猛烈攻击。在五个小时的战斗,中国守军奋勇杀敌,死战不退,战士们拿着大刀抵抗敌人的坦克,用步枪射击天上的飞机。但结果可想而知啊,敌我实力过于悬殊,我军将士伤亡两千余人。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壮烈殉国。可此时的军队高层却依然对和谈抱有幻想,导致十万大军啊最终也没能挡住侵略者的铁蹄。至此,北平沦陷,山河破碎,血染残阳。虽然说这场仗我们打输了二十九军,此后被彻底的重组,改变,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也因为这场仗被认为是卖国贼,遭到了万人唾骂。但那埋骨在京郊守土卫国的将士们却也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撞碎了一个民族的沉沦。一个月后,在淞沪战场上,七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儿郎们便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华的痴心妄想。而在遥远的陕北,我们的红军也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第一后,成为了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武装力量。而那个曾被误解的张自忠将军也在一九四零年的早已会战中战死沙场,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现如今,卢沟桥畔的枪声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十八年,桥上淡痕累累的石狮子仍然在凝视着永定河的波光。他们记录着历史,倾听着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也是见证着我们从苦难走向如今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以三位将军张子忠同林格和赵登吕命名的街道,现在更是高楼林立,绿树成。他们就在那静静的看着看穿梭不的车流与人潮,看背着书包放学的孩子,看不灭的万家灯火,看我们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他们最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