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咱们家的航母要以辽宁、山东和福建这三个省来命名呢?为什么不是其他的名字?可能放眼全世界,就只有咱们家会这么起名。您看别人家起名,要么是为了耀武扬威,要么就是为了标榜功绩。但咱们却是为了铭记历史,记住曾经的屈辱和悲壮。想当初,在一八九四年的九月十七号,板子的联合舰队就和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在鸭绿江口以西的海域里展开了对峙。随着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一声令下,定远号就率先开出了第一炮,黄海海战就此打响。当时啊本子先是派出了第一游击队,绕到了北洋水师的牛逼攻击,超勇和扬威这两艘巡洋舰。这两艘船全是服役十多年的老船了,机动性差,武器装备也不灵,很快就被本子给打穿了。紧接着呢本子又是一发炮弹,就击中了定远号的前桅杆,把甲板上正在督战的定位仓,当场就给炸伤了。到了下午三点,又有一颗炮弹就击中了订阅号的箭手,这回直接就在舱内爆炸,主甲板也找起了熊熊的大火。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巡洋舰致远号的管带邓世昌当即下令用自己的船身挡在了定远号的前面,吸引本子的全部火力。好,给定远号争取灭火的时间。可这么一来,致远就成了火把了呀。本子密集的炮火打的致远号是千疮百孔,海水不断的涌入舱体,眼瞅着这两号就要坚持不了多久。管带邓世昌当即决定,与其就这么沉了,倒不如放手一搏。壮臣贲门的军舰,哪怕是打乱了他们的阵型,也成了只见邓世昌正了正自己的关带,然后高声对着全舰国兵说,五倍从军未果,早至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完了,他就指挥着志远号全速向敌人冲过去。但不幸的是,船体在冲锋的路上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和致远号上的二百五十二名官兵,除了最后有七人获救之外,其余全部沉入海底,壮烈殉国。这场声势浩大的黄海海战,北洋水师的致远、靖远超勇扬威,四艘军舰全都沉在了黄海。另外,定远、镇远、靖远和来舰四艘军舰也不同程度的惨遭重创,官兵死伤超过八百人。可反观他本子的联合舰队呢,却一艘未沉,仅是旗舰松岛号,失去了战斗能力,伤亡人数也不过二百三十九个。而更加让人感到憋屈的是,北洋水师经过了这一仗之后,就已然是元气大伤,退入了威海卫,制海权也彻底落入到了侵略者的手中。不久之后,本泽的第二方面军就在花园口登陆,占领了金州城和大连湾,进而攻占了旅顺。紧接着呢他们就在旅顺展开了一场持续四天三夜的大屠杀,血洗了整座城。全城两万多人啊,连带着老人和孩子,最后就仅仅剩下了三十六名幸存者,而留下他们也只是为了让他们去清理尸体,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所以为了记住这段刻骨铭心的屈辱,也为了记住当年义无反顾冲向敌阵的英雄们,咱们的第一艘航母就以辽宁舰来命名了。而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名字的由来呢就更是和甲午战争密切相关了。刚才咱们不是说到了北洋水师丢了,治全退进了魏海卫吗?但本子可没完。一八九五年的一月三十号,本子就又兵分两路,向着魏海卫的军港发起了进攻。当时啊眼瞅着在本子的强大火力压制下至高点,摩天岭很快就陷落了。咱们的炮台也相继失守,金鲁昌就组织了一支北洋敢死队,三百名官兵坐着舢板小艇,愣是冲上了已经失守的阵地。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将一门门落入敌手的火炮彻底的炸掉。这些官兵们个个悍不畏死,一度攻进了本子的前线指挥部内,但最终全部装备牺牲,鲜血染红了整片海滩。后来这场仗打到二月二号,围绕着威海卫、刘公岛、新港三面的南帮炮台、威海卫城和北帮炮台就都已经落入敌手。东面则是本子虎视眈眈的联合舰队。此时的刘工党已经是四面受敌了,未央舰队被彻底的围堵在了军港里,如同火把子一样。二月五号凌晨,应选号被鱼雷击中了要害,船体被硬生生的撕了个大洞,海水瞬间倒灌,被迫只能在刘公岛的东南岸搁浅。第二来源,威远爆发,又相继被鱼雷击中沉没,三件伤亡的官兵高达两百余人。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丁汝昌却依然带着孤军,一直坚持到了二月十号的下午,最后弹尽粮绝。丁汝昌下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号彻底的炸毁,并留下了一句渝决不弃报国大义。今为一死,以尽臣职后便自杀去了。一八九五年的二月十七号,本子的联合舰队驶入了北洋水师停靠的军港,在残存的镇远、平远、济远等舰船上升起了他们的膏药机。北洋水师这只有腐朽没落的朝廷,在旧时代建立起来的我们最早期的海军自此全军覆没。之后的四月十七号,清政府更是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呢。这笔巨额的战争赔款,让本子能快速的崛起,转而又在三十多年以后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苦难。而这也是为什么咱们要用山东舰来命名第二艘航母的原因。我们要记住历史,勿忘国耻。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受欺负。而咱们的第三艘航母呢,他的名字背后同样也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海战。想当初在一八八四年的八月,法国的远东舰队就入侵了福建的马尾港,伺机攻击驻扎在那儿的福建水师。可当时的清政府非但没有反抗,反而还要求和示好。于是在敌人的突袭之下,福建水师只能仓皇应战,有的军舰还没来得及起锚的就被击沉了。整场海战就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十分钟。可福建水师的十一艘军舰就已经全部损毁,官兵死伤了七百六十人。而相比之下,法军却仅有五人死亡,十五个人受伤,三艘军舰也只是伤了个皮毛。您说仗打到这份儿上,是不是有点太窝囊了?所以为了记住这场马尾港海战,也为了告别那些奋不顾身、拼死抵抗的水师官兵们,咱们的第三艘航母才起名叫做福建舰。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知弱则图强。百年前,当水师官兵们面对着列强们的船坚炮利,即便他们孤军奋战,即便他们身后还拖着个没落腐朽的朝廷,但他们也将生死置之度外,用一腔包裹血与侵略者拼到了全军覆没的最后一刻。虽然他们的名字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个像样的名字。可然而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曾经的中勇和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却都被刻印在了我们的传仙枝上,深深烙在了后生们的心里,化身为无坚不摧的利剑,陪着我们一路劈波斩浪,纵横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