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都知道,咱们打了十四年的抗战之前,网上总有人说东北是因为不抵抗才导致沦陷。但事实上,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一直没有放弃过抵抗,他们自发组成义勇军,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咱们的国歌里边唱的就是这段历史。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辽宁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已经通过情报得知了日寇即将发动事变侵略东北的消息,他立即向上反映请示对策,但得到的命令却是不抵抗。可黄将军怎能坐以待毙?他下令将全省五十八个县的警察组成了十二个总队,并发放枪支弹药,又把沈阳的两千多名警察全都组织了起来。从九月初就开始严阵以待。九一八事变当天,日寇炮击北大营,黄先生带领着沈阳的警察部队奋起抵抗,用手上的轻武器与日寇殊死搏杀,但最终因为无法抵御敌人的坦克、重炮伤亡太大,被迫撤离。之后,黄先生就与之前扩充的十二支警察部队为骨干,组织起了抗日义勇军。十月上旬,黄先生将军在锦州北街的金生百货商店召开了秘密会议,与建国后任电力工业部部长的刘澜波一起研究了义勇军的定名、编制和统一指挥等问题,起草了组建义勇军的纲领性文件,收编加尾方案。此后,辽西地区的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到一九三二年三月,在北平旧国会登记造册的就有五十四路军,二十七个支队和六路骑兵没有记录在册,但有名字可查的还有二十一支队。这里边有留下抗日的正规军和警察部队,也有农民、工人和青年学生,有率部活跃在凤城、岫岩、庄河的著名抗日将领邓铁梅。也有早在九月二十三号就齐齐了,营口日口营地的绿林好汉张海天向青山、蔡宝山和盖中华。还有九月二十七号在黑山成立第一支抗日义勇军的高鹏振。而上述这些也只是在辽宁战场上,在齐齐哈尔打响江桥抗战的马占山,死守嫩江西岸的苏炳文,保卫哈尔滨的李杜冯占海,在京博湖联欢战役重创日寇的王德林,还有吉西的李海清,交合的田林、浑春的王玉镇建立了集编区的吴亦城。再加上各种大刀会红枪,会后援会、救助队,各路义勇军鼎盛时期总人数达到了五十万。他们尽管组织仓促,武器装备很差,但是气旺盛,个个奋勇杀敌。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三年年初,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东北义勇军就与日寇战斗多达两万余次,牵制了百万敌军,不能南下作战。日寇原因赶走了张学良的东北军,自己就能顺利的占领东北了,可没想到,东北的武装抵抗力量反而在不断的加强。于是,日寇陆军部从国内征调三十万大军,又动员本国百姓大量移民东北。一九三三年秋冬,日寇对东北的抗日武装开展了大规模的围剿。这些义勇军外无援军,内无装备,给养短缺,在敌人的重武器面前被各个击破,其中十四万人伤亡,四万多人被俘,六万多人被打散,四万人退到了苏联,五万人转入任何继续抗战,只剩下十五万人继续留在东北坚持斗争。值得一提的是,退到苏联这部分义务军后来远赴新疆,当地的老百姓不惜倾家荡产,拿出了最好的东西去迎接这些抗日英雄。百年前,曾经万里戍边,留在这里的锡伯族人,他们长跪在霍尔果斯到伊宁的道路两旁,以最高的礼仪迎接这些来自家乡的义勇军。当得知这些衣衫褴褛的战士们还要继续奔赴抗日的前线时,大家泪流满面,迟迟不肯放手。最后,这些义勇军里有很大一部分人留在了新疆,分别驻守在边疆的各个地区。在抗战这几年里,替咱们守住了大西北的边境线。后来直到一九五零年,解放军来到了这里,才发现昆仑山的赛拉图少,所里还有一个班的士兵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依然在坚守,他们所守卫的是祖国八百里的边境。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由朱庆澜老将军筹拍的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了,里面讲述的故事是两个漂泊关内的青年,目睹河山破碎,抛弃享乐生活,走上抗战道路的故事。里面的主题曲就是由涅尔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咱们的国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当初创立了义勇军的黄显声将军,最后却牺牲在了重庆的中美合作所白公馆。他就是那个在狱中教小萝卜头读书写字的先生。至此,东北义勇军的故事就讲完了,这些先辈们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长城。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虽然他们大部分最后都牺牲了,但林海雪原的枪声没有断绝,东北大地上的民族卡尔蜂窝也没有熄灭。一九三三年春,以阳性,与将军为首的一群共产党人远赴东北,他们重新拉起队伍,收拢义勇军残部,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之后改名叫做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而这些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