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选择恒温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先说结论,得到了全地形、全天候的活动能力,他们一切的生理活动,诸如干饭和特色,都要靠煤来调节。而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三十二至四十度左右,最高体温恒定在这个范围就可以不必像变温动物那样做任何事都需要看环境温度的脸色。你看鳄鱼、蛇、蜥蜴之类的冷血动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晒太阳,体温晒上去了才有力气去干别的事。所以合理猜测,当年那只倒霉的孟加拉巨蜥,也是在早晚温度低的时候,才栽在了几位印度老哥的手上。当然,恒温的代价也很高,有得必有失,哺乳动物失去了能量自由,保持体温稳定。本质上类似于烧柴物,所以恒温动物的能耗是同体型变温动物的五到二十倍。换句话说,我们得吃二十倍的食物,而变温动物则没有这样的能量焦虑,例如蛇,它们饱餐一顿,甚至可以扛两月半之久。相比而言,恒温动物就得不停的吃吃吃。然而,高代价代表着高回报,体温恒定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一些高级的感知活动在恒温动物身上就更容易演化出来,比如情绪,比如性快感。在地球上,单纯为了快感,而色色的动物屈指可数,人类、海豚、鲸类以及部分灵长类都是恒温动物。啊,顺便说一下,有些海豚甚至会把鱼的头咬掉,然后用鱼的半截身子来自嗨,相当炸裂,都变换动物的交配行为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激素趋势。只要过了发行机,马上进入险者模式,不会再交配,恒温动物的神经系统也往往比变换动物更加高级。所以体温恒定也是地球霸主的标配。如今主流的生物学观点也认为,恐龙或多或少也具有一些恒定体温的能力。体温恒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它让鸟类和哺乳动物获得了抵抗真菌的能力。真菌活跃的最佳温度是二十到三十度,而恒温动物的体温基本上恒定在三十二至四十度,所以真菌在恒温动物身上很难掀起什么大风浪,只能在皮肤表面做做文章。而变温动物一旦感染上真菌,那就基本无解。他们之前讲过一些行为怪异的僵尸昆虫,其实就是感染了真菌,可以说是堪比生化危机的存在。大家熟知的冬虫夏草就是冬虫夏草菌的孢子,感染了蝙蝠蛾的幼虫形成的。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是变换动物,那过个冬,来年开春估计就得变成东人下跑了。实际上现在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哺乳动物能够统治地球,很可能就是有了针的帮忙。六千五百万年前,天降陨石,恐龙灭绝,生态位就空出来了,剩下有资格争议着呢,就是恒温的哺乳雷和变温的爬行雷。而彼时陨石掀起的尘埃覆盖全球,导致地球常年见不到太阳,温度降低,真菌就繁荣了。于是他们和哺乳类一起对爬行类嘎嘎乱杀真菌负责。乱杀哺乳类负责。嘎嘎。也就是说哺乳动物属于是捡着漏了,而哺乳类占了三十二至四十度的恒定体温,还能把真菌当食物吃。看来咱们今天吃菌子也是从散装耗子时期就留下来的老传统了。所以总结下来,体温恒定,让哺乳动物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味,又有更大的净化潜力。其实恒温之余,动物就好像是一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秩序,有了稳定的秩序,经济才能爆炸式增长,才能使得国家对外部侵略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而那些没有秩序的动漫国家是永远发展不起来经济的。当然,秩序的代价就是需要更多的行政部门来维持秩序,这必然导致成本上涨。放到动物身上,这个代价就变成了频繁的新陈代谢,也让我们成了地球上最浩南的生物。也正因为如此,才倒逼哺乳动物得不停的找吃的,不停的内卷,最终卷出了人类,说出吾名,吓汝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