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啊,你做生意是为了什么?我猜肯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脱口而出啊,那还用问吗?肯定是为了赚钱,为了利润啊,这个答案听起来天经地义,无可辩驳。但如果我告诉你,你这个为了利润的想法,恰恰是让你没有利润的根源呢,我们就疯狂的去追逐利润。但是忘了利润,他其实从来不是被追来的,他是被一个设计精良的系统自动生产出来的。那为什么我说追逐利润是一个陷阱,因为它会不可避免的让你做出短视和愚蠢的决策。就当你的眼睛死死的钉在利润的数字上面的时候,你会怎么做?你会想尽办法压缩成本啊,可能会去偷工减料,去用更差的原材料。你可能会想尽办法提升销量啊,可能会用一些夸大的欺骗性的话术去忽悠用户下单。会想尽办法降低开支,有可能会停掉那些短期看不到回报的。关于未来的投资,你看你做的每一个动作,虽然在短期内都可能会让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啊变得好看一点。但是长长期来看,你正在亲手一点一点的杀死那个能为你持续产生利润的系统本身。你为了多收割几斤鸡蛋而选择杀死那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的这种追逐利润的思维,就是我在课程里反复批判的银弹思维。你总想找到一个能一招制胜的法宝。比如说哪个产品利润最高,哪个平台它的这个流量最便宜,你就痴迷于优化系统里某一个孤立的零件。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真正决定生意的是所有这些零件之间是如何连接和协作的。那么破局住的到底在哪?就在于你必须完成一次从利润的狩猎者到商业生态的设计师的身份转变,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寻找利润。你的工作是去设计一个能让利润自然然不可避免的生长出来的生态系统。啊,在这里你就不用再盯着树上的苹果看,你要开始去关心这片果园的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啊,一个能持续产生利润的生态系统,它到底长什么样?它至少会有五个核心的子系统所构成。那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五个子系统一个个搭建起来,并确保它们之间能够顺畅的协作。第一个子系统,注意力系统说白了就是你的流量,但它不是被动的获取,而是主动的制造。啊,这个系统他就负责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如何能持续稳定可预测的吸引到对的人的注意力。那你就需要为此设计一台流量制造机。就像我们上一个视频里讲的那样。第二个子系统叫信任系统。就当注意力来了之后,你如何把这些短暂的注意力转化为长期的信任,这个系统就是你的内容,你的i p、你的社群,你的每一次与用户的互动。他就负责回答啊,我如何能让一个陌生人在没有交易之前就对我产生信念。那你就需要为此设计一套价值交付的流程,持续的为用户提供无法拒绝的承诺。第三个子系统转化系统。当这个信任建立起来之后,你如何能让交易这个动作变得非常的顺滑。那这个系统就是你的销售流程,你的产品包设计,你的支付体验。他就负责回答我如何能无限降低用户的角色摩擦力,让他就可以闭着眼完成支付。第四个字,系统,交付系统啊,用户付的钱,这个只是你工作的开始,你如何去兑现,甚至是超越你在转化系统中做出的承诺。那这个系统就是你那个具体的产品课程或者服务,他就负责回答我如何能让用户在体验完我的产品以后,感觉是占了天大的便宜。第五个字,系统,复购和推荐系统,一个健康的生态,它一定是能够自我循环的。你如何让一个满意的用户变成一个回头客。那这个系统它就是你的售后服务,你的会员体系,你的分销机制,他就负责回答我如何能让今天的终点变成明天的新起点。那你看当这五个系统被你完整的设计出来,并且能够顺畅的运转的时候,利润还需要去追吗?不需要了,利润,它会成为这台机器运转的时候一个必然的自动的源源不断的副产品。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啊。第一个就是我之前跟大家拆解过的蜜雪冰城,就是你以为蜜雪冰城是在追逐那杯四块钱的柠檬水的利润吗?那你就完全搞错了,它的利润就来自于那个北京新设计,有的非常庞大的供应链系统。它那些看似不赚钱的门店,只是它整个系统里用来消耗高利润的原材料的一个转化系统而已。那它的利润是被设计出来的。第二个案例就是我之前拆解过那个年利润两百万的小红书业务。那个操盘手他难道每天都在想的是如何最大化今天的利润吗?不是的,他想的是一个数学模型,它设计了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它能清晰的计算出来啊,我前端花多少钱的注意力成本进来一个用户。那他呢能够在这个系统里为我贡献多少钱的价值。那这个钱就是这个系统自动产生的利润,他的工作就不是去追那些钱,他的工作就是去维护和优化这台数学机器,确保它能持续稳定的运转。所以结论是什么?一个追逐利润的人,他的眼睛永远只盯在结果上面。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他就会焦虑,就会病急乱投医。而一个设计系统的人,他的眼睛只会盯在过程上,就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他就会像一个冷静的工程师一样去检查到底是哪个零件,哪个连接处出现的问题。所以说建议大家家不要再像一个焦虑的股民一样,去每天盯着你那个利润的k线图,而是去成为一个冷静的钟表匠。就退后一步去审视和设计那个由无数的精密齿轮所构成的时间本身。因为当你把系统设计对了,利润,它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