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隔壁大哥,你这车纯电续航多少?大哥说,理论上两百多,实际上一百多。我问大哥,你为什么不烧油呢?这个车是可以烧油的。大哥一句话就给我弄沉默了,他说我有电池啊,我可以纯电呀。那我为什么要花钱加油呢?大家好,我是半佛老师,今天继续看魔幻的世界,我知道这个标题会让支持纯电和不支持纯电的人都沉默。但我油车开过纯电,开过插混,开过增程也开过。我最近突然悟了增程车,根本就不是纯电车的竞争对手,而是他们的奶妈。纯电车要感谢增程车要大力的感谢。只有增程车卖的越好,纯电车才有更好的未来。真的没有开玩笑,就像是你爬楼需要一个楼梯。如果说油车在一层,纯电在顶层,那么增程车就是那个楼梯。大家平时嘲讽增程的那些原因。什么纯电续航短,关键时刻还得靠油用油发电,看起来多此一举,智商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等等等等。大家的都对,但恰恰好是这些问题,才是纯电的大救星引路人。为啥你思考一个点,阻碍一个油车用户买电车的最核心的原因是啥?是电车开起来不爽吗?是各路电车性价比不高吗?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不香吗?都不是。说穿了其实就是续航焦虑,这点我自己就是用体会很多没有买过纯电的人,真的就是害怕在半路趴窝,还会给自己脑补一堆极端情况下,自己的车开不走,只能被世界暴打的狼狈。虽说概率很小,但确实不能说人家的担心是不会发生的,所以他们的顾虑是完全有道理的。不过他们又缠绿牌,所以他们最终想了半天,选择了增程,增程符合了他们的需求,算是一种过渡方案。当他们真的开上增程,开上这种纯电,续航不到二百公里,使用下来大概就一百多公里,超过了就要开始烧油,并且驾驶感略微会有点出现变化的车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一个问题,两百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基本上已经覆盖到了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状况。以及还是得上更大一点的电池,我要大电池我要大电池我要大电池。于是就会发生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如果你开车跑过高速,你会发现一道高速充电站在那儿排队充电的很多都是能烧油的增程车。虽然他们随时都能跑,但他们根本不乐意烧油继续跑,都在那儿补电呢。你去问他们干嘛,他还振振有词,说两百公里的电也是电,你别管我怎么用,我能充电我就要充。现实中,很多买了增程的人,那真是能充电就充电,不能充电,创造机会也要充电,开起来能纯电就纯电能,不加油就不加油。他们不是缺这点油钱,而是在玩一种很新的博弈。新能源。别说高速了,就我家小区地下车库停了一整排新能源纯电,还不一定有充电桩,但是增程的车就没有不装充电桩的,只要装了充电桩,就没有一天是不充电的。我问隔壁大哥,你这车纯电续航多少?大哥说理论上二百多,实际上一百多。我说那是电购吗?大哥兴致勃勃的给我详细描述了,他是如何跟着一百多公里的电池斗智斗勇的故事,觉得这个博弈游戏特别好玩,每天都给自己加一个目标,就是不能烧到油。可以说那点电算是被他玩明白了,真是没去电网上班,算是人才损失,追车里的油还是提车,那天去加的,算是资深老油了。我问大哥,那你为什么不烧油呢?这个车是可以烧油的,哥一句话就给我弄沉默了。他说我有电池啊,我可以纯电呀,那我为什么要花钱加油呢?我一直以为买增程的人是长途需求,很多电池只是送的。周围聊了一圈才发现原来电池才是硬需求,发动机才是送的。而这些人在过去都是绝对的油车支持者,绝对的担心自己车的续航问题,绝对的担心高速问题,绝对的担心生活的小概率事件。如果增程车帮他们迈出第一步之后,他们感受到了电的威力以及自己的实际需求之后,下一辆车很大概率是纯电,毕竟天天充电还是麻烦了,干脆弄个大电池的纯电。讲真,很多,买混动和增程的人可能都是这样想的,一开始买个能加油的新能源是为了解决里程焦虑。可一旦习惯了纯电模式之后,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发动机,甚至都不想用发动机,只能对着本就不富裕的电池重拳出击,也就是电池包保护的太好。没办法搞,不然他们横竖得像我们小时候对着四驱车的五号电池那样直接上牙咬,只要能榨干它最后一丝电量,那真是什么招数都用得出来。到最后就发现,与其这么折腾,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上辆纯电车。一个油车用户因为担心纯电的续航成为了增程用户,而一个增程用户在再次换车的时候,大概率会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直接买一辆纯电车,这就是人类的特性,给自己预设一堆极端情况,实际上发现可能用不到。所以就像前面说的,如果纯电是楼顶,那么增程就是楼梯,只有给一个楼梯,他们的选择才有转机。而如果没有增程这种过渡方案,他们或许从头到尾都不会买一辆新能源车,会自己吓自己。增程看起来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上的过渡,但实际上是一种营销场景上的过渡深度体验。增程之后就会发现纯电的香以及生活中实际上不需要担心续航。每一个增程用户都大概率在未来可能会化成纯电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说,纯电真的要给增程狠狠的磕头。增程可以说是替纯电开拓了市场,打了广告,增程车就是纯电车最好的四s店哦,不对,四s店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