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放假玩游戏家人为啥不高兴? #游戏 #职场 #科普 #知识分享 #情感

  • 硬核的半佛仙人看世界
  • 2天前

我小时候学习很好,总是被夸的远房堂哥,他也是天天打游戏。但因为工作一般,混的不咋地,被天天抓着说事,说不上劲。那小时候打游戏那叫优点啊,叫会学,也会玩,叫聪明。但现在是又成了他的缺点,成他最重了,哎,成了沉迷游戏,玩物丧志了。大家好,我是半佛老师,继续看魔幻的世界。之前做了一个视频啊,关于三十岁之后还能不能玩游戏,结论是只要游戏真的让你快乐,那就是该玩游戏。因为快乐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成年人的世界能获取快乐的东西真的不多了。在合法的前提下,要珍惜每一个能让你快乐的事情,又很有可能过几年你就不喜欢了。后来呢有人提问说自己很苦恼,自己很喜欢玩游戏,并且确实游戏成本也是娱乐中比较低的。为什么家人还是不理解,甚至会吵架呢?相信大家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事情,明明自己喜欢,也不是什么坏事,也没害别人,但仿佛自己的快乐就是家人的痛苦一样,总要被阻拦。这么说吧,朋友,家人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们不是不爱你。这里面其实是跟人类的基因有一点关系的。你看家族里面混的好的亲戚,就是比别人更有人神气一些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不是故意给你找不痛快,而是人就是下意识的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并基于这个方案对别人提要求。一个家长是什么时候开始跟自己的孩子渐行渐远的。我告诉你是从三岁之后,因为在这之前,家长对孩子唯一的期待就是健康快乐,少生病对孩子的爱是相对纯粹的,而孩子对爸妈的爱与崇拜也是纯粹的。等三岁之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好了,家长的攀比心就上来了,对孩子就开始有各种基于家长自己想法的期待值了,开始有各种要求了,开始急娃了,开始比来比去了,大家的关系就开始变化了。这个时候不是说家长不爱你了,他们还是很爱你的,而是他们下意识的会对你多一些要求。而这个要求是基于他们自己的需求。你们的爱本身没有消退,但不够纯粹了。最近甚至还看到有家长能让孩子挂掉瓶写作业的,这时候已经不是为孩子好了,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执念了。这时候你看游戏这东西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跟预期啊。家长希望你好好学习,希望你能给他们长长脸。但游戏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不就是反派了吗?但讽刺的是,就连这个事情本身也会基于人对于利益的认知变化。那变化拿我自己举例,我读书的时候,家里那当然是非常反对我玩游戏的。为此我没少挨收拾,原因是我打游戏影响了学习嘛,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我烂透了,非常的不高兴,毕竟他们俩都是农村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卷王。我现在还记得,我跟我妈,因为我放学的时候看一个游戏电视节目,叫游戏东西。母子俩那天都无师自通成了rubber。但在今天,我还是跟小时候比,没有任何长进啊,天天打游戏看小说,但我家里对此非常满意,非常支持,甚至作为优点拿出去跟别人炫耀。为啥?因为过去我玩游戏导致了学习不好,丢他们的脸,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自己的需求没有完成。而现在我玩游戏,天天在家里玩游戏,那叫什么?那叫无不良嗜好,叫不败家轿。好孩子。还有可笑不可笑?我从小就是典型的不好好学习的坏孩子,现在三十多了,我居然成了家里的好孩子。就你敢信这种事,但这种离谱的事情非常符合我前面讲的逻辑。正因为我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所以反而是成了一种优点啊,因为客观上只要我愿意有我的条件,我可以消费更多多十倍多、百倍,我可以玩的更加花里胡哨,更别提我前几年疯狂开店,疯狂倒闭了,给他们折腾出p t s d了,他们恨不得我天天玩游戏或者出去钓鱼,千万不要开店了。这时候你看这是从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的呀。打游戏买小说,那点消费真的不够,去外面逛一趟夜总会。而且关键是我天天在家打游戏,家人都看得着,我在哪儿也不出去惹事,更不用去外面喝酒应酬,那真的是太好了,太安全了。而与此同时,我小时候学习很好,总是被夸的远房堂哥,他也是天天打游戏,但因为工作一般,混的不咋地,被天天抓着说是啊,说不上劲。他小时候打游戏那叫优点啊,叫会学,也会玩,叫聪明。但现在这又成了他的缺点,成他最重了,哎,成了沉迷游戏,玩物丧志了。明明大家做的是同样一件事情,但基于时间和客观条件的不同,就是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但这还真不是双标,因为过去的不认可跟现在的认可,其实底层都是同一套逻辑,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趋利避害的逻辑。这里要再强调一遍,家人不是不爱你,只不过很多时候这是刻在人类基因的本能而已。哦,对了,最近我堂哥又成了家人口中争气的孩子了,打游戏也没人再说他了。因为后来他考上编了,哎,分享经验的时候,他还说自己很多知识是从历史类的游戏里面学的。哎,一下子游戏又成了寓教于乐的一桩美团了。好嘛,你说这个事儿是不是就特别魔幻又特别现实呢?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