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薪会惯坏员工? #职场 #科普 #工资 #商业思维 #知识大拜年

  • 硬核的半佛仙人看世界
  • 2天前

给高工资不是惯着员工,而是不给就招不到这个人。你不给有其他公司给,就这么简单。公司经过一通计算之后,发现比起招不到人,还是多出点钱,效率更高,更划算。于是就加了钱,就这么简单,都是打算盘的妖精,装什么纯洁善良?大家好,我是半佛老师,继续看魔幻的世界。商业社会是不讲道德判断的,蒙圈的生意,有人做,缺德的生意,有人做犯法的生意有人硬着头皮做,但亏本的生意没人做。说到底,员工自由流动,大厂自主招聘,工资开多少,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你就说是大厂在做慈善,故意给从业者高工资,就是因为心情好也没人信啊。明明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你出钱,人家出时间跟头发跟生命,怎么就变成了你单方面灌着人家了,这什么会所思维一帮的土老板平时嘴上都嚷着啊,市场经济自由交易,怎么一到给人开工资,工资开不够,没人来就不谈市场经济了,就很委屈了。给高工资不是惯着员工,而是不给就招不到这个人。你不给有其他公司给就这么简单。公司经过一通计算之后,发现比起招不到人,人还是多出点钱,效率更高,更划算。于是就加了钱,就这么简单,都是打算盘的妖精,装什么纯洁善良。许你平时对员工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就不许员工给你说你不给,有的是人给吗?这时候问题又来了,那个时候互联网给人开这么高的工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速度,为了卷死对手,互联网早期发展就是比谁跑得快,比的就是跑马圈地,先补贴后垄断。这个时候为了生产力加速,为了比你的竞争对手早上线,就是要多给钱,赶紧把人都要弄来,赶紧生产。你寄快递加急的时候,都要多给钱的,更何况员工的高工资带来的高速度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速度,烧胎起步,面对蓝海,谁先动手,谁先有先发优势。这个时候就是要皮糙肉厚的员工来干。这个时候你不给钱,人家不干呀,你不给钱,你竞争对手给钱,人家就给对方干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自古都是这个道理,人家钱给足,你钱不给足,那就是隔壁家灯火通明的上项目。你家除了看门大爷,其他人都自由活动了。野蛮生长的市场里,就是一步慢就步步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关门了。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就是每一个赛道看起来很热闹,最后剩下的赢者超不过参加。想要在这个节点上立稳脚跟,就必须给高工资,让员工的每日效益给提起来,抢先一步上线,快人一步布局,决定企业生死。这是买命钱,既是买企业的,也是买员工的。第二个速度在于自己快速吸引人才,同时抢对手的人才。每家企业都想要人才啊,都想要人才来自己公司那头变败,提供剩余价值,那凭什么呢?能被你认可的人才也不傻呀,人家的人才有的选呀,干嘛来你家呢?掏钱呗,来了以后让你工资比钱多百分之十,好不好?百分之五十不甘心,百分之一百好不用钱砸出吸引力。大家都是明白人,真金白银的每月结算吸引力最大,每年顶尖高校那么多学生选择互联网,看中的就是钱多那么多,其他行业的人才削尖了头,都要来选择互联网,就是看重工资高呀,不给高工资就没有办法大规模快速的吸引这些人才口口口索要预算,导致一个岗位放出几个月都吸引不到合适的人。累死已经进组的,反过来又下退,准备进组的效率,拖下来的收益不是节约那几个工资前就能弥补的。你的对手都笑死了,谁还不会算账了。第三个速度在于赶快做大摊子,好,从投资者那里薅钱。大家都见证了互联网行业前些年的快速发展,成本在扩张期从来都不是战略制定的核心考量。只要他能做的大,铺的快,哪怕成本巨高,利润负的好几亿,好几十亿又怎么样呢?投资者能看到前景就好,要么相信有一天能统一市场,要么相信有一天有人接盘,亏损,亏损就是扩张的证据。赚钱就是躺着开始。所以那些年大家都看到线下拉人多疯狂呀,街头拉人下载a p p,直接送米面粮油的线下反哺线下模式,各种服务九毛九九块九直接起步,甚至还看到几十块乃至百来块的天价关键词搜索报价,单次点击。那这些都要员工赶快来来了,使劲干,工资多个几千几万无所谓,赶紧把摊子铺开才是王道。好,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你得快一点,割,你慢一点就被人家割了。这三层不计成本的对速度的要求,大家品一下。没有一个是站在员工角度出发的,没有丝毫发福利的意思,就是单纯的直白的理性的商业权衡。我要快,我加钱,你把命交给我,我今天烧出去的钱,明天总能够得回来。其实不光是互联网,任何行业在快速扩张的时候,都会为了速度给出超出理性的高工资。互联网员工没有用胸肌夹住大厂的头,逼着他们在合同上给出高工资,很多人确时也就是靠运气,根本不值这个钱。但在供需关系,这个亚当斯密心心念念的无形的手的下面,企业只有给高薪,才能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市场里活下来做的大,从投资者手里圈到钱。而且一旦他们发现圈不到钱了,裁员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心软,要直接先从工资高了开始裁,对不对?最终算下来,这个人在你这里还不一定拿几个月高工资呢,所以这根本就不存在惯坏这件事。只有你情我约,只有算计,因为企业可以不招,企业当然可以卡着低价来招。只要你不在意速度,没有人拿刀逼着企业开高工资呀。如果互联网企业都不需要快速扩张了,那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给出高薪,整个行业也不会再卷薪酬,大家的薪酬会顺水推舟的就降下来,这是一种规律,这是市场规律,这是供需关系,这不是主观意志,不存在,应该还是不应该,这个概念公司不傻,应聘的人也不少,公司发现不开这些钱也能招到人了,同行也不涨价了,那不压价才奇了怪了。应聘的人面个几次事,也知道市场现状跟自己的精良了,不降价是脑子不清醒。这个时候市场自然会调节价格,这不是应不应该该,而是自然现象。还是那句话,市场的手伸得很远。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啊,刚才聊的是企业对员工的博弈。这时候还有另一个变量,就是企业招聘导致的人才挤兑。因为互联网行业摊子铺的大,而且要快,再加上各种大厂,中厂小厂把蓝海卷成了红海,所以又是人才供需失衡,又是相互竞争激烈。这就催生了一种非常神奇的竞争手段,那就是把路都抢过来,让别人无处可走,把人都抢过来,让别人无人可用。在业内有的把这个叫做防御性招聘管理,有的叫储备式人才计划。总归就是尽量垄断一个特殊领域的垂直人才,让竞争对手要么招不到人,要么招不全。一个团队,这招来的人甚至不需要给公司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养着,只要你不出去,就能让竞争对手招不到,你就得减速。不光要比谁的速度快,还要比谁会让对手慢下来。以前制造业发达的时候,很多真大厂就是通过跟学校联手进行定向培养的模式,来进行防御性的人才培养的。只见你这个学校的学生,我全要了。互联网时代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培养,就直接用扫货的形式把市面上特点人才都给网络来。为什么要提这个竞争方式呢?因为这种方式的员工,他的产出并高,甚至没有产出,但是价格很高价值也不低。讲白了招,他们,不是因为他们重要,而是让对手没有他们很重要。所以并不是互联网大厂惯坏了员工要高薪,而是高薪,是由供需决定的,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你看从业者工资拿得多,其实公司通过快速扩张捞得更多。就算公司亏损,老板个人都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捞了多少了。那种企业做一个倒一个,但是老板越来越滋润的案例不要太多。很多投资人也是在被企业割韭菜的商业世界,从来就不存在溺爱,更不存在惯坏,更不存在该与不该。因为一切决策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和算计。大家职业一点,商业一点。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