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生意跟付费自习室共享办公是一样的,卖的都是空间,都是你们房地产寻租的生意。当你发现无论熬了多少夜,通了多少,消费了多少本,赚的钱,仍然不如房东赚的租金时,自然就会换命了。大家好,我是半佛老师。今天继续看魔幻的世界。这两年剧本杀这个行业很火,一时之间各种剧本杀店都冒了出来,被房东跟装修队割了个爽。真的现在线下除了装修队和房东,感觉都没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作为一个战略投资了剧本杀店并最终战略性撤退的人。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遇到的一些比较现实的难题。由于几年前有过开饭店失败的惨痛经历,所以这次我学聪明了,我自己不干,我投别人的点。一年多下来遇到了很多坑,希望这些坑能对大家有点帮助。首先我得告诉大家一个现实啊,年轻人喜欢剧本杀吗?喜欢的,但年轻人喜欢就代表一定能赚钱吗?不一定,年轻人喜欢和你做这个能赚到钱是两码事儿。年轻人喜欢打游戏,但无数国产单机游戏活不下去,反而年轻人不喜欢上课,但搞培训的跟搞知识付费的赚了个手。再次强调,年轻人喜欢和这个生意赚钱,这是两个不相干的事情。其实一开始我只是业余喜欢玩剧本杀,很快我就会发现这声音有点意思,可以投资一下试试看。好在我知道我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开店。然后我出了一笔钱,资助了两个玩剧本杀认识的朋友,然后稍微准备了一下就开了起来。为什么开的这么快?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其实挺低的,只要你有本子,你有主持人,你有个小场地,你都能开。门槛低的好处是开启容易,坏处是别人要跟你竞争,别人开也容易。尤其是你的主持人,跟你的老客户们混熟之后,他也可以开。所以这个行业就特别绝对,跟市场斗,跟客户斗,跟同行斗,跟自己的员工痘,其实我还是比较谨慎的。再次强调,虽然不是什么光荣事迹,但我有非常充分的开店失败经验。由于我非常谨慎,我打算先小规模试水,不给装修队赚我钱的机会。我找了一家美甲店的屋子,粉色的非常粉粉的那种,会让你们怀疑我性取向的那种粉。为了压缩成本,所有大件设备我都不想买,桌椅板凳乃至装饰物都是海鲜市场上买来的。其实在这里我错过了第一个提醒,正因为海鲜市场上卖这个的人很多,这说明啥?这说明关店关的也多,一切都省钱的结果是,第一天开门的时候,客人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家以前是做按摩房的吗?怎么这么狠?我听了很生气,我倒是想做按摩房,可是没证啊。剧本杀店家本身是不生产剧本的,他们只是剧本杀的搬运工。剧本杀行业的一个逻辑劣势,作者或者发行,再到店家,再到客人最上游吃肉的是作者跟剧本发行,作者负责把本写出来。发行负责写出来之后的一切工作,印出来加上一个纸盒子,再卖给店家,下游喝汤的店家。负责把这个纸面游戏呈现出来,主持啊主持啊、表演啊,复盘游戏啊,再卖点小吃奶茶之类的一个成本。几百块的剧本,往往可以在一场剧本杀里就收回成本,然后在其他时间重复向店里的客人们提供服务。r o i非常高,几百块的成本换取几万块的收入,是不是看着非常牛叉?的确如果只看单场毛利来说的话,堪称赛茅台。但剧本能够重复使用的前提是,这个剧本要得到玩家的认可。文本五,bug剧情丰富,且游戏机制不沉闷,也不过于复杂。实际上能同时做到以上几个点的剧本,在剧本杀圈里大概是百里挑一甚至更低。但选本子的阶段,剧本杀店家交想办法不踩雷,这其实不太容易,为什么?因为从业务上,剧本杀是一个三分靠本,七分靠玩家自己演绎的游戏。有时候剧本本身内容一般,但碰到了细节,玩家桌上的其他玩家也可以体验很好。但反过来,即使本子做的比较精细,但玩家不给力,那么体验也可以变得很差,甚至弄不好玩家在桌子上就打架。我投的店里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玩家入戏太深,最后打了起来,然后就关门开始整顿剧本。这种飞镖的特点就导致它的评价特别容易两极分化,买本就成了一个薛定谔的事情。在玩之前,你也不知道本子的质量,甚至玩了一次之后也不一定知道买本,就像买盲盒。在给客人服务前,店家也并不能百分百的确认这个剧本的好坏,因为店家自己的体验跟客户的体验有可能不是一回事。就像同样是之狼,这个游戏我被boss花样翻新,但我居然看人可以蒙着眼杀这些boss。我只是想查个攻略,但是看到了有人蒙着眼乱杀,这毁灭了我的游戏体验。说到体验行业里面,为了把本卖给店家,也有一个解决方法。一般管这个叫做剧本展会。所谓剧本展会就是几个剧本圈的老炮在自己城市定个酒店,包几个房间,一边邀请卖剧本的人过来卖,一边邀请买剧本的店家过来卖。当然,这种剧间撮合从来都不是免费的,以门票的形式收取间费用,卖本的发行每家收几千块买本的店家,每家收几百块,酒店另收费还可以化身旅行社吃一下房费的差价。几百个店家和几十个发行卖票,十万几人平分,这店可比卖家做服务容易多了,挖金子的不赚钱,卖水给挖金子的才赚钱。现在搞的展会上也是各种片,这年头就连诈骗也都卷了起来,骗的情况就不说了,就说一个正常的剧本,展会一般是三天左右提供十几个本子到几十个本子可以玩。买家还可以根据兴趣自由组推测,本交了几百块门票钱、几百块住宿费以及上千块的机票钱。想认识一下全国的店家,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些好的剧本,或者报一下牛叉发行的店腿,让他优先授权自己的店,或者搞到一些城市或者区域的限定本。当然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你是一个店家,你再体验一个新的本子,你一定确定能找到好的本子吗?不一定哦,假如你选择加入了一个叫做戈韭菜的新本子,侧本局玩完之后,你觉得哎挺过瘾的。你揭穿了真正的凶手,其他人都猜错了,你居然是m v p,很开心,买买买好棒的本子。结果回去店里之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能很快猜出来,并且因为过于简单给这个剧本打了差评。哎,那为什么这个局上的其他玩家大家都没有猜出来呢?因为傻瓜竟是自己。当然你不会只买一个本子,又加入了另一个叫做不割,你割谁的侧本局里这次体验一般。但是很奇怪的是,在场的其他玩家都潸然泪下,说这个故事太感人了,甚至有个美女店家在游戏中途就泣不成声。本来你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打动人的地方,但这时候同场的a告诉你,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总会有人吃这个。况且本子本身没有什么bug,一定会赚钱的。听信了这位看起来很资深的人的意见,买了这个在展会上被人吹爆的史上最催泪的哭哭。本回去店里之后,却发现几乎所有的客人都没有哭,而且都觉得很弱智,很疑惑。为啥那个局的店家泪点都这么低,因为傻瓜竟是我自己第一次展会被人割了之后,第二次展会决定以自己的体验来做唯一的参考依据。走进电梯,准备赶下一个橘电梯里,两名看起来很资深的店家会对展会上的一个本子赞不绝口,说,这是人类轨迹本的上限。并且怀疑柯南道尔就是被这个本子气死的。虽然类似的台词有点耳熟,但还是果断下了单。这个本子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第三次耍了我傻瓜。第三次是我自己。人类的本质就是一个复读机,再然后就再也不敢参加展会了,打算换一个渠道买本。一般三个渠道嘛,电商或者小程序,然后展会或者是直接找发行买电商平台,卖的都是现货展会卖的大部分是期货,直接找发行,买有现货也有期货,期货就是预售的剧本。其实预售剧本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来说是有点好处的。可以第一批拿到这个本子就可以最早进行呈现。如果是一个爆款的口碑不错的剧本,比竞争对手早一个礼拜拿到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但预售也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剧本写完之后,找几个携手或者熟悉的人吹一吹,在售前就使劲造出啊诺贝尔文学奖读者作品推销难度天花板级别,当有买家质疑过于简单时,就说啊地下室也有天花板嘛,在展会上不愿意花钱做出一套成品剧本,只是把一箩a四纸发给店家阅读。如果满意就先交钱,等凑满了多少个订单,再去找美术,再去找印刷,不需要为库存担心,也不需要为资金发愁。众筹期货以销定产,一个内容产业完成了金融业,毕竟这个行业里大家都是非实名制骗钱,完全没有个人信用上的压力,有些毫无底线的发行。先是找美工做一张非常精良的剧本广告,说这是史上最硬核情感本。在正式发行前一个月,付款只要三百九十八,很多店家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觉得骗子不在我身边,二话不说都给对方打了钱,一个月之后,发现自己早就被对方拉黑了。美工投入几百块,收了两万多r o i不要太高。对比一下开店的苦,那都要哭出来了。说完本次问题,就是主持人的问题。和餐馆一样,剧本杀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业,剧本主持就是陪玩,跟玩家讲规则,扮演剧本中的n p c,推动剧情发声,引导大家进行搜索。剧本杀是按场次收费,每场配备一个剧本,主持,全程引导,一个房间,一般配,一个剧本,主持一些牛叉的。本或者高端的剧可能不止一个主持这样一个店,就需要多个主持。这里我们就统称为d m。当一个d m其实不难,只要你有阅读能和正常人沟通以及忍住剧透的冲动都能做的。但难的是一直做这件事儿,不管是店家还是d m本身在一线城市里,剧本杀只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服务生意,所以库存值是一个不太划算的事情,大多数小店都会选择招聘兼职。兼职剧本主持一般是来自学生,还有一些觉得主业不太赚钱的职场新人。这里有一个矛盾,是一个见习的剧本,主持需要至少几十场的实践,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d m。在通向这条道路之前,会发生各种意外,包括并不限于发错剧本、发错线索,把流程搞混,不小心剧透,复盘不熟练,跟玩家打起来等等等等。这些意外导致整游戏体验大打折扣。有一些剧本他自己设计的时候,就会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烟雾弹,让凶手不知道自己是凶手,而非凶手,反而以为自己是凶手。这个时候就要求d m至少是要看过所有人的角色本的,这其实并不比你读书要简单。玩剧本杀跟主持剧本杀做功课,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就像你打游戏跟按照电竞的标准训练游戏,前者是爽,后者大概率能让你戒网很痛苦的。有一次一个剧本主持就直接宣布了角色a是凶手。玩家们都觉得很合理,复盘了半小时,因为是老客结账的时候,我顺嘴问了下体验怎么样巴拉拉。结果当我知道本主持说a是凶手的时候,我一脸懵逼。因为我记得b才是凶手。我赶忙跟客人道歉,并重新复盘,还请他们吃了一顿烧烤。算下来,我赔了资深的打,本人都是先看d m其次才看剧本。顶级的d m甚至可以自己临时改本,可以根据自己客人的特点,然后进行内容的二次创作。牛叉的d m自己把剧本改一圈,可以把剧情吃的滚瓜烂熟,然后再去呈现的话,可以吊打别人。例如有时候我就会去做d m什么本子给我改过之后都会变成开车。本人称亚洲舒马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玩家喜欢去熟悉的电网,因为接触久了,d m他知道自己喜欢的风格,一流的剧本主持是手艺人,是匠人,也是人精,更是表演艺术家。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二流的剧本主持是戏精,演技天赋满格,可以帮助玩家进入角色。三流的剧本主持能背下剧本,能够控场。末流的剧本主持就是全程要拿着主持手册照着稿子朗读。你问他细节,他也得现查资料。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其实很容易出现一流、二流的剧本主持的。但在一线城市这样的概率要小很多。为什么?因为一线城市有更多赚钱的机会,有这个本事的人干点啥他不赚钱呢?而且剧本杀本身利润空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你很难开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招不到合格的优秀的店。m有一天来了一位面试兼职剧本主持的年轻人,脾气好,口齿伶俐,或觉得捡到宝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离职了。后来做用户回访,结果发现这个口齿伶俐的人,剧本主持的时候居然口吃,复盘的时候状况百出,经常用言语或者表情嘲讽,那些猜不出凶手的玩家,或者不擅长伪装的教授玩家。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又知道另外一个消息,这个人其实是另一家新剧本店的股东,同行互黑真的流。再来说位置流量和运营。当时我们投的这个店是一九年四月份开的,四月份开店很快就迎来了暑假。再加上位置在比较繁华的城区,所以生意确实非常好。但问题来了,周末的下午一般是黄金场次,几乎所有客人都喜欢在这个时间段周末睡个懒觉,然后约朋友打打剧本杀,晚上再聚个餐。或者反过来对客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安排,但对于店家来说就很痛苦。扎堆来询问就意味着要拒绝很多客人。很多周末的下午场都是提前一周就订满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每一天都是痛苦,觉得特别痛苦。最后拒绝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就跟楼下的店谈了合作,用他们的下午场地,两个房间八百块租金,我能收一千六,那还是有的赚。但这个时候服务它就出现了问题。店里配备了剧本,主持人,楼上楼下来回跑,疲于奔命,客户体验也不佳,搞了几次之后就放弃了。对店家来说,生意太好,总归是甜蜜的烦恼,而拼场才是最痛苦的。剧本杀一般是四到十人的游戏。现在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经常就是一到三人活动,很多时候想玩,但凑不齐人,而且好多人都愿意玩多一点的游戏。指明六人游戏才行,玩家的时间段又不好凑齐。小店在这方面天然不如大店,店的老客很多,经常群里喊一嗓子,可能就凑齐了。小店不行,有时候前脚客人等不耐烦了,去别的店拼了,后脚找来的客人才知道自己被放鸽子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回,店里几个剧本主持,每人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形,怎么办呢?只能给大家发一个鸽子补贴补偿。他们因此遭受的精神损失和时间损失。大哥,这都是成本啊是成本啊。行业早期的时候赚一点钱相对是容易的。开业的第三个月就神奇的回本了。原因很简单,固定的投入成本不高,主要是也没什么装修成本。另外是赶上了暑期这个桌游密室的旺季。剧本杀是一个周末和节假日的生意,尤其对于大城市来说,是这样的年轻人是主要的客群。但他们在九九六没有时间在平时玩剧本上就是社交、聚会、游戏,一个人下班不代表所有人都下班。房租跟水电,再加上支付给平台的引流费用。算下来,在淡季的时候,净利润能打平就是胜利。在旺季的时候要好很多,但性价比没有那么高,因为老板也得去服务,算上自己的时间,成本也没赚多少。说白了就是不太赚钱,就是玩不亏钱就算胜利。当然实话实说,如果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商业模型会好一些。在西南某省会,一个同样面积的剧本杀店的房租只有我这里的二分之一。二三线城市里的年轻人生活节奏相对慢一点,压力相对小一点,可支配收入相对高一点,剧本杀店反而稍微容易赚钱一点。当然那是当时啊现在因为店太多了,也卷起来了。在一线城市里面最适合做剧本,杀的可能只有曹县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房租成本比较高。如果想搞起一个赚钱机器,靠一家剧本杀店是不现实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横向去开分店,以及纵向延长营业时间,这也对应着财富增值的两个变量。资本跟劳动时长延长营业时长主要就是搞夜场啊,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夜场,就是正常的搞到半夜的那种。有些客人玩的嗨了,可能会加中,然后就收夜场费,一个小时,每人收个几十块。也有的客人就是从真正的夜场玩完了,过来找个地方待一会儿。对剧本杀从业者来说,夜场费是公认的财富密码,所以这行招人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能熬夜。周末两三点回家是常态,有时候遇到客人家常,搞到凌晨六点熬夜的时候,大家都会疲倦跟没有耐心。有时候遇到拼桌的客人更是如此不耐烦,会被其他玩家看出来,推理游戏又很容易发生争吵。理想的游戏状态是所有人都能遵守游戏规则,并且保持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但现实就是要狼狈的很多,像什么天脸发言,人身攻击不动自爆,情侣不愿意进入角色,影响其他玩家。过一桌子人认识还是陌生人拼桌,最后有可能抓走单也不买,理由就是没玩,凭什么费,根本没有办法讲道理。江湖上有一句话说的是剧本杀一天,人间一年,行业里的人都戏称二零一八年的剧本杀,跟二零一九年的剧本杀是两个物种,二零二零年的剧本杀跟二零二一年的剧本杀又是两种物种。其实说的很对,早期剧本杀玩家基本盘是古典推理玩家,他们也只喜欢剧本内容本身,满足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只要推理内容足够硬核,智商足够在线,其他不重要。随着剧本上内容的不断生产,推理轨迹实际上是在被耗尽的,毕竟套路就那么几个,大多数剧本就是直接把电影或者小说的内容抄一抄,换个故事背景就直接卖到店里来了。这种还算是好的,有的连剧情都直接抄,客人也不是傻子,店家也不是傻子。这种换皮游戏骗几次,大家都长心眼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那就是硬核玩家往往都是推理爱好者,他们很熟悉这些推理轨迹。如果继续拿原有轨迹来敷衍人家,为什么不去看书看电影呢?审美疲劳嘛全是旧的东西,性价比太低了,而非硬核玩家最讨厌的就是动脑子,打一盘下来太累了。周末大好青春,为什么要用来烧脑,反正上班都要被老板折腾。那继续原有的模式,就是谁也不会来消费。如果要吸引店家买,本想吸引玩家入手,就必须加一些新鲜的元素。于是剧本杀就开始变了,不再是简单的推理本,而是衍生出什么恐怖本、情感本、机制本、欢乐本、阵营本情感本就是在一个凶案故事上增加了很多感的剧情,可能凶案占百分之零点一,情感占百分之十九点九。我过一个情感本,甚至连凶案都没有。情感本有点酷。酷本其实也是有套路的,就见的情节就是女神失去了记忆,把高富帅当成了自己的爱人,真正的爱人只能在身边做舔狗,结果还被女神给坑了。牛头人战士震怒到结尾的时候,知道真相的女神哇哇大哭。很多女孩子们容易被这种情节所打动,再加上可以换装,在布置精美的房间里面,很容易带入剧情,实现一次别人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剧本杀实际上提供了一次额外的人生体验。这时候再看剧本杀的收费,你花一百块玩四个小时桌面游戏,听上去。是挺贵的,再花一百块就能更换一次。人生听上去是很划算的。从硬核的推理需求升级到更换人生体验,再升级到社交需求的变化,对应的硬件的升级,服装、道具、房间的布置,怎么让玩家更容易带入,怎么来。但这时候成本成本还是成本,大家就开始卷了硬件的升级,还要把钱往里夹。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这种升级不断的晋升,这个市场它就开始烂起来了然剧本店辛苦苦苦加入市场之后,新的剧本店越多,都是过去的主持人开的。没有门槛,就意味着竞争会指数级增长,竞争对手会指数级裂变。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一旦供大于求的时候,就要开始降价拼刺刀了。旺季的时候大家都有生意,顾不上乱搞,但淡季的时候恶心的事情就多了,客人就这么多,你的生意好了,别人的生意就不好。在这个生意守恒定律里面,你对同意没有那么重要,但没有你对他们很重要,常常冒出一些无缘无故的差评。看半天也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客人,因为真的没有来过,就是到店门口顺手点个一星,还有的来挖别的店长,店员与诺双倍工资。有时候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主持人,转头就出现了别家店,甚至走之前给你搞点事情,挑动点矛盾,打个架之类的,让你的店在暂停几天,每周都有探店的出没。电话不打,直接推门进来跟你说,周末公司要团建,帮老板看看环境。这一看就是竞争对手,然后他问都不问,直接对着剧本,柜子就开始拍照,这都不算恶心的,属于正常的竞争手段,还有更恶心的,不知道是什么国产商战电视剧,看多了直接上手,打开剧本盒子,偷线索卡或者正常预约剧本,然后拿着水彩笔在剧本上图画。在非凶手的剧本里面去把凶手的名字给圈出来啊,这个就是凶手效果非常魔幻。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行业如果想赚钱非常简单,就是找一个不需要付出租金的房子,这样你怎么着都是赚钱的。这个生意跟付费自习室共享办公是一样的,卖的都是空间,都是你们房地产寻租的生意。当你发现无论熬了多少夜,通了多少,消费了多少本,赚的钱,仍然不如房东赚的租金时,你自然就会幻灭。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