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去英国访校?#教育 #董太太 #英国留学 #精英教育 #访校

  • 董太太
  • 2天前

七月份,我带着两个儿子开启了英国仿校之旅,从上海飞了十二个小时到伦敦。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带俩娃出国,大包小包,一整个超级狼狈之旅落地伦敦,立刻把哥哥送到了哈罗的夏令营。而我带着弟弟以伦敦为中心去了哈罗伊顿、斯托斯bridge等十一所英国当地的中小学。这次大学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去看看英国的私立中学。我之前看过上海、美国、英国,还有我们河南等上百所中小学。我最初开始访校的发心啊,就是为了我三个孩子的教育,而我现在无缘无故成立一个教育博主。我觉得我有义务和责任大家去多维多看看教育是什么。当所有人都盯着全世界的顶级大学,但其实教育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在他的中学,十二岁到十八岁才是一个孩子。树立人生三观,搭建综合软实力的黄金六年。我简单给大家聊聊,我这次去英国防校的感受。第一,英国最好的教育都在中学,尤其是私立的全寄宿学校,这些学校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对精英的培训体系不单纯是在学术上体育、艺术、精神、品格、礼仪,还有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全方位浸润式的培养孩子。这是一所五百年的私立中学,这个墙上全部是这所学校。一战二战战亡的孩子名单。一战,英国的贵族参战死亡率是平民的三倍。启动我们熟悉的一顿中学参战,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有人说,精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我坚决不认同的。我接触的中国精英、海外精英都是有理想且爱国的。第二,他们教育潜质比我们更加低。你们知道为什么英国的大学学制很短,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以至于很多人都说英国是水硕,英国的教育非常的一般。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英国的教育它是前置的,他们在孩子的中学第三年就已经明确了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且已经进入到专项的学科学习。女孩子刚刚刚入学,就可以从二十八门学科里面选出你自己喜欢的十几门,你中途不喜欢可以随时换学科。在十五岁的时候,他最擅长的部分已经崭露头角。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老师开始跟你聊,做一个你自己的人生方案。关于你未来能干什么怎么干,现在要做什么才能上这个专业最牛的大学,然后属于你自己的私人定制方案就出来。所以他们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进行专项的训练了。读大学无非是技术专业,再精进是属于开窍了后再去读大学,而不是读了大学在开窍。所以我们很多国内的孩子去英国直接上大学是非常不适应的。就是那个作业写到哭,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还有一部分的孩子是根本毕业不了。所以在英国考九大公学的难度是高于他们考大学的难度的。这个是一个马上要考九大公学孩子的这个暑假的补课表。这是我儿子一个礼拜要刷的题目。同步呢在孩子艺术和体育上面还要有一些的造诣。全世界优秀的人都很卷,只有普通人才会觉得啊所有东西都轻而易举。第三,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软实力。我们家老二啊在上海特别喜欢踢足球,我带他去访的第一所学校。哇,他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他问了我一句话,他说这是真的草地吗?我说这是真的,你可以上去踩一踩,摸一摸,然后他自己就默默的走到草坪的中间。我看着他摸那些草,就摸了好几分钟,于是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因为我两个孩子都在上海市中心的学校读书,校园都不是很大,没有见过绿色的草坪,大部分都是塑胶跑道。我们现在仔细想想,从学科上来看,到底什么才是贯彻我们孩子一生的。我想是体育和艺术,你还能记住你中学背的那些化学公式吗?你还能记住你那些做的代数题吗?但是我们应该是可以记住我中学跟谁一起打的篮球,跟哪个小朋友一起去打个比赛的。我们现在教育之所以畸形,是把体育和艺术直接抽走,只剩下了学科偏一律的孩子,来源于千篇一律的教育。我自己在给我的客户做教育规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我当时给他做完方案,他非常的坚定。回去一听,别人说又动摇了。为什么我对我孩子的教育思路这么清晰?是因为我看过的学校足够多。当你想要做出一个准确且坚定的判断,前提条件是你采集的数据足够多。当我跟你说上海的教育好,英国的中学好,美国的大学好,你却跟我说崇洋媚外,你跟我聊,哎,体制内的孩子知识扎实扎实的基础知识,除了可以应对考试,它可以应对孩子的人生吗?教育孩子是最不可以假手于人的,仿效意义是在于我们和孩子建立了共同的理想。如果在不返校的基础上,给孩子申请任何一个学校都是盲生,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家长的申请情况,结果排名就成了申请学校的唯一维度。再加上那些布置来源的正道,小道的消息组合,以及非专业的申请顾问和好心人的怂恿,就决定把自己孩子的未来抛到未知的太空里。而实际的仿效则不同,提前制定的仿校计划,就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考虑参考学校的排名偏好、地域特征、关联关系。一套完美的访校计划制定,才是家长积极设身处地为孩子抉择未来的付出。要拿出选女婿的精气神去办这件事儿,拿出十几天办个机票,办个签证有多难呢?返校的执行过程中,能探索到非常多无法从资讯上获得的信息。例如实际的交通所在城市的小镇特点,当地人的构成结构,以及周边的服务商业配套。而且你知道吗?只有深入到学校的内部,才可以直面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从招生主任到校长,到老师,甚至一位保洁阿姨的温暖和态度,还可以深入的去了解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独特之处。你们要知道,好的学校不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是各有各的教学方式。每个学校都有他读独特的成立背景、发展历史以及读书遗志的专项培养。这些真的是只有到实地才能发掘的。要相信有很多的访校、家长和学生都是第一眼爱上了那所学校,就是那种一眼瞬间一见钟情。种子的力量就这样子慢慢的开始了。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