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能不能精英教育是可以去做精英教育的,做精英教育是取决于父母的认知。你还在新加坡考试,更多,分层更明显。很多新加坡的同事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父母会请一年假陪孩子补习一年。那您觉得上名校重要吗?反正我投任何一家公司都有风险。那我投清华北大的是不是风险小一点,对不对?全世界的教育就是筛选。其实这么看下来,是的,欢迎姚辉姚总做客我们新贵望族的栏目。姚总先给我们来个自我介绍吧,我们有一点点不务正业哈。我在清华学的本科呢其实是核物理专业。核物理对大学毕业之后,整个计算机行业是最新兴的行业嘛,所以当时就比较果断的切换了,我的行业就进入到了i t行业。二零一七年我们就开始去做这个全球的在线中文教育,教老外中文。没错,目前我们覆盖全球多少国家,目前有五千多位老师在我们的平台上授课,覆盖了接近一百个国家的用户。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是绝对的第一最大的主体是哪些?美国加加拿大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用户群体。老外学中文一节课得多少钱?三十到三十五美元,一小时一小时一小时一小时。对,那还挺贵的。其实在国外的教育一直就是很贵的。国外你要去学艺术类啊,学花样滑冰啊、芭蕾啊,都是一百美元起的。美国他们孩子学中文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很多的人群对于刚需这件事情的认知跟应试化了一个等号。对,为什么这个等号呢?因为中国一应教育,教育教育刚需等于应试,但其实海外不是这海外其实一个教育,那么教育它的刚需性等素质的提升,他们更关注的他的孩子能够用中文去听说,能够用中文去理解别人。这样的话呢他的孩子的整个沟通的能力其实能够得到提升。什么样的家庭他会学中文课,他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中上阶层的这个家庭。比如说西海岸,大家都比较了解的,硅谷啊、洛杉矶啊、旧金山啊这一批的用户呢,它的居民收入在全国都是最高的。新闻媒体也经常就是说特朗普的孙女儿啊,他们要学中文啊,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中上阶层的人,大家都认为说中美是一个共同依存的关系。他在下一个世纪,中国一定是他们要掌握的技能。因为我们还是最大的市场。如果他想要在他未来的,不管是家族的生意还是影响力上面,他必须要去深度的了解。我们非常非常同意你的观点。中国不光只是一个大的市场,它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来源。有识之士他们一定会很关注中国这个市场。哎,你说现在人工智能都这么发达了,包括翻译也很快,也很方便。那为什么老外还要学中文?我们中国还没那里学英文,这就是一个语言学习对于整个人的能力的提升,它不是靠翻译工具可以去解决的。翻译工具它可以解决一个功能性的东西。比如你可以点菜,嗯,对吧?它并不代表你能够理解语言里面的内涵是什么。你要跟一个人进行深度的交流。不管是说你是谈生意,还是只是跟别人去谈一个业务的合作,它都不是简单的翻译这个事情你可以去解决。所以你需要去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下一代它具备这种语言的沟通能力,此外它有一个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那么他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面,他的机会是翻倍的。比如粥、寿司啊,对,那很有粥寿司当然非常非常优秀了。他就是相当于多元文化,他不理解,并且能把语言工具用的很好,非常好。吵架能给他吵明白。未来我们认为说下一代的领导者一定是要具备双语甚至于三语的能力。是的,您认为什么是精英?他应该是跳脱出低层次的人生目标的一群人,不太关注别人的看法。更多的是说我自己怎么能够成为我心目当中一个优秀的自己。最好的情况。下面你能够思考说,我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什么贡献。我做的这件事情能够帮助多少人,这个我认为才是真正的经营,而并不单纯的是说你拥有多少财富。我觉得这个不是精英的评判标准。那您认可经营教育,我自己肯定是相信经营教育这件事情的。我对自己子女的教育的规划嗯,以及对我们公司的业务的规划,其实都有体现在里面。这个精英教育你给我们量化一些指标,就普通家庭能不能精英教育,普通家庭也是可以去做精英教育的。就看你用什么的方式去走,并不见得说你一定要花最多的钱才能去做精英教育。做精英教育是取决于父母的认知。你父母的认知到了这个地步,你才能够去做真正的精英教育。孩子的未来,是你父母去塑造的,某种程度上面来讲太认可了,对吧?我们是可以去影响他的很多的价值观的东西在里面的。如果跟他灌输的东西是说你要赚很多钱,你要非常成功,那么其实就会到那条路上面去。如果你跟他灌输说,哎,你怎么能够让别人生活变得更好。在十年前你问我这个问题,可能我觉得这个事儿很虚。但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其实对我的整个的判断是有很大的一个变化。在这个里面精英教育很核心的点是你的出发点。你有了这个出发点之后,你至于后面选择什么路径啊,然后你选择就是说什么时候出国呀,你选择出不出国呀,我觉得这都在几次,其实还是父母对孩子的那个发心和期望值,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然后这个发心又来自于父母的认知,是您对您孩子的教育规划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二零一二年到新加坡,因为我当时的工作确实也不确定。有时候在北京,有时候在新加坡,有时候在在美。那么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面,我们当时的选择就是把他们送到了国际学校送到了国际学校。它最大的好处,它不会受父母居住地的变化而去切换它教育轨道。就是你想好了一条路就走下去,好多父母很贪心哦,我就是想走体制内,又想走体制内,我要两条腿一起走双轨制。我觉得这个对于孩子很不公平父母而言的话呢,你可以从一个功利的角度来规划这件事情是更安全的。我能理解为我也是父母,对吧?非常理解这件事情。但是呢你对于孩子的这个认知是一个不断的在颠覆的过程,是对吧?比如说我在公立体系里面割裂,我学了很久,每天老师同学跟我讲的那一套东西,我都非常非常认同了。然后你突然把我放到国际教育体系,或者说突然把我拿到美国去,然后我也要接受一套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这个孩子的受伤的程度是很多父母嘀咕了啊,你并不理解他其实是受伤了的。你这个认知太高了,大部分中国的父母啊,他是懵的,就随大溜的。别人说什么我就跟着走。哎,这一阵子流行这个,我去跟弄这个,下一阵子留那个,我去干这个。临到高考前,还是我们还是得备战一下高考,我们万一考上了,真考不上了,我们再出国,不要用孩子的时间去试错了。你在父母的经验里面去,哪怕犯点错,总比孩子试错要好,对不对啊,你说的太。所以基本上来讲我们是这么一个判断。在这个里面,那您觉得上名校重要,名校肯定是重要的。这个我今天让姚总各种说真话,名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第一点的话呢是在学校里面接触到的信息完全不同。你会比如说我们在学校里面就能够去听到很多大师讲的课。我们有很多国内国外交流的机会,我觉得这个机会它不是一个两倍三倍,它绝对是一个指数级的机会的差别。第二点来讲的话呢,名校能够给大家的信心带来大的一个一个优点光环。而且这个作用的话呢,在一个人二十岁的时候其实很重要。刚刚毕业的时候,这两个人都什么都不懂。但如果你有这个信心,然后你可能就会比别人多更多机会。然后你没敢你对吧?因为你有这个心嘛,对吧?所以你就去什么地,我也是清华毕业的,所以这个确实是很多的差别在里面。最后一点,其实你刚才提到的别人看来的角度是有光环的。就如果我今天我们如果再要去投资很多公司的时候,我可能也会看,反正我投任何一家公司都有风险。那我投清华北大的是不是风险小一点?对对,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对对,但是我觉得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也好,领导者也好,也不是名校毕业的,就是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克服这些东西。只是说名校在初期,一个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些优势的。这个优势如果能力范围之内,我们尽可能还是拿到,这肯定是的。您还在新加坡,据我所知啊,考试更多,分层更明显,是不是真的,新加坡也是一个很卷的社会。可能某种程度上面华人多的地方就容易卷。我觉得它的差异在点在什么地方呢?它的整个的筛选更靠前,个人觉得有点残酷,他们叫一个p s l e。我通俗的认为它等于高考,他有一点艺考定终生的感觉。一个小学十二岁的小孩,其实可能还是稀里糊涂的一个状态就被分流了。他一分流怎么说呢?优秀的学生可以走直通车,然后上那个比较好的高中,普通的呢就可能会去上这个六年的普通的这个这个轨道。还有呢你就不能够去上大学了。所以我们很多新加坡的同事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有的父母当中的一个会请一年假够卷吧,够卷够卷,陪孩子补习一年天呐。所以新加坡社会最近其实有有讨论大家在诟病这件事情,觉得是不是应该往后推。我想知道他们这个筛选的背后的目的。是啥?跟新加坡底层的精英治国的这个理念是非常非常契合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最高效的方式,让优秀的人,比如说从政能够经商,能够去海外留学。我的观点说这个不错,我唯一的觉得就是在十二岁就做分流,有点残酷。就因为小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美好,就是对父母认知太高,要求太高。就是十二岁左右就分流了,分流体系我不认为是错的,但是我觉得分流有点早。所以姚总全世界的教育就是筛选。其实这么看下来,是的,所以比一比我们也没有那么惨的对,这个我们好歹还有个高考,是是是是是给您拿到最大的一笔钱,是一点六亿美元。对,那个是大概就是两笔,就是同一年。像这种顶级投资人,他给一个项目,给这么多钱,你这个人他怎么能够信任你?第一个点就是说你的这个团队的格局,你要做的这个事情够不够,然后是真实的觉得这个点其实是一个关键的一个。然后第二个是刚才提到的这种沟通能力,就算是你有很好的想法,但其实你不能够表达出来,这也是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lingle u s要致力于去解决很多的沟通的上面的问题。然后第三个来讲,其实在我们这个case里面就会有点特殊。因为我拿了很多的投资,是海外的投资,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就变得很关键。就等于说你怎么能够去说,当我面对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的时候,我需要去把我的商业的一个想法跟他去讲清楚。我同时要去跟他证明我们的团队是最有可能去实现为大家都是风险投资嘛。大家也都明白,可能会失败,这就是解解决了的问题。就很简单,我不能说我这边中文这边翻翻译,然后呢,他的他就愿意给我一组。所以你就初期我们国内的创业者,像马云,他也是英文很好,他也是对这个跨国文化的理解理解的深度够深,他就能把这个事儿干成。没错,那未来我们中国想要去带领时间引领时间,那这个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没成的孩子是你像我儿子,他到英国读六年级,目前他要学三国,到中学是四国语言。如果他能考上更好的中学,像伊顿,伊顿的孩子都是女国语言,起步是必修课。就为什么这些顶尖的学校它会把语言放到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其实精英教育呢除了起点以外,他更重要的就是他要有一个沙箱,嗯,他会让这一批的孩子能够在这个沙乡里面去体验未来社会的一个东西在里头。嗯,那么民主它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一个培训体系。那么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培养的其实核心的是什么呢?是领导力。有一个三加二的一个概念在里头,嗯,三的底层能力是什么呢?就是沟通能力。不管是说我们再去招聘员工,还是说做融资,还是说哪怕做任何一次访谈,沟通能力都是很基本的一个有一个能力在这个里面。第二个呢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说你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你的观点是什么?你会不会特别容易被左右这件事情。是的,你有没有自己的这个核心的理念在这里?对对,还有一个就是说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呢,我们认为还有其他的两个软件能在未来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跨文化的感知力,或者说叫跨文化的管理能力,这个是一个更加高端的一个软性能力。因为现在的世界全是连通在一起的。你很难就是说我们一家公司只有中国的员工,我一家公司只有美国的员工。不可能你的这种跨文化的感知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个是可以从小培养,你不能等到哎我大学毕业再培养这个能力,我觉得这个就太晚了。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说审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还有语言跟审美有什么关系,非常非常重要。不管是文学还是艺术,其实都是你一个人对于美的感知能力。那比如说布大会很经典,觉得说哎呀苹果的产品很美,对不对?那就是审美会体现出来在一个产品的底层的东西上面,这个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事情。总体来讲就是这种一个三加二的一个能力体系。但是呢在这个三加二能力体系里面,我认为说整个的语言在里面非常非常关键。它可以解决了五g沟通,解决了我们的critical thinking,决了我们的跨文化的感知力。家里面一半的能力会跟语言非常非常相关。精英教育里面其实培养领导力就是要去在这个上面做很多的这样的一个投入。在嗯原来如此,跟姚总聊下来,我就发现您是中西方孩子教育上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纽带。教老外学中文,教我们中国孩子学英文。您在做这个公司,最终你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样子?其实我们自己在经历了中式教育,也看到了我的孩子的西式教育。这样的之后,我们其实非常非常想致力去实现的就是说培养下一代的领导者。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批具备领导力的全球公民的这种素养,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融洽和美好。这是我们想做的一些事情,太棒了。谢谢姚总做客我们新贵望族的栏目,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