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苏超办好好的,为什么足协要横插一脚呢?答案很简单,权利当年国家为什么要把足球管理权交给足协,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当年改革开放之初,一切向前看,光靠国家投入的体育模式难以为继,所以,国家选择几类商业价值高的体育项目进行市场化改革,让他们自己养自己。而国家的钱则重点养一些商业价值低的项目,比如射击、射箭、体操等等。所以包括国家队建设、教练团薪资规划、学员费用、勤训体系、足球学校补贴、赛事补贴给别人看的女足联赛、中医等低级别联赛补贴等等,都需要足协自己出钱,需要足协去挣钱,那自然就要给足协权利。一九九二年六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原八爷体工大队所在地召开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国足球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在原来,中国足协其实只是一个半的职能,管的职能归国家体委来管。但是呢改革之后,国家t位把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职能也交给了足协。比如制定足球发展规划及行业标准,组织国家队建设及国际赛事交流、职业联赛裁判员选派评议及纪律处罚,省级及行业协会的资格认证、教练员、裁判员等级评定与培训等等等等。足协有权了,但问题在于,他们能不能用好这个权利。足球的本职工作是办,但现在有了管理权,那不就管办不分了嘛。这样一来,足协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那可不是想咋整咋整嘛,特别是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撤销之后,足协更是大权在握了。一个机构一旦拥有了垄断的权利,那把所有权都拢在手里就成了本能权利,并不是个坏东西。又说权利也意味着效率,但一旦权利参加了私心,那就坏了。咱们举几个例子吧,第一,国家队咱们都知道国足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足球比赛,是中国足球的象征。那么国家队谁来组建呢?足协?那么既然足协有组建国家队的权利,那是不是意味着用谁不用谁都是足协说了算了,看看你铁腐败案吧。国家队名额明码标价,想上场得先交钱不给钱,连替补席都做不上。第二,足球联赛中仓联赛算是中国比较大比较专业的赛事了,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球队都能进入这个比赛的。那么标准谁来定呢?足球二零零九年,中国足协修改中超准入制度,在准入上划定了一系列条条框框。只有满足了这个条条框框,才能加入中超。为什么前足协主席、乘务员在上任前也能收到三十万的半码头费?为什么足协原主席于洪臣在联赛准入审核中能明码标价,让不合格的俱乐部过关?为什么负责维护赛场,公众的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十年间竟将足协罚单变成保护费,降目表,不就是因为足协掌握了俱乐部的生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