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末败局的反思,看特朗普关税战(上集) #关税战

  • 猫哥的视界
  • 3天前

为什么顺军在面对清军攻击下这么拉胯呢?为什么从北京撤出之后,顺军就一溃千里,完全无法与清军抗衡呢?在明朝覆灭之前,清军入关劫掠,明军,虽然一如既往的拉胯,但是大的城市基本还是能守住的。为什么轻松战胜明军的顺军,却反而守不住诚实呢?大部分政权的不溃败,主要原因还是政治层面出现了严重错误。农民军起义要搭建政权班子,没有知识分子参与是不行的。李自成最大的悲剧就是投奔他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刘金鑫、宋献策,还是李宴,都是主流社会边缘化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最大的印象上就是没有官僚体制的管理经验,没有政府的管理经验,很多事情就容易想当然。比如政治路线上,这些知识分子给李自成提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建议。这个匪夷所思的建议就是为了争取底层民众的支持,主动提出对老百姓免除赋税,也就是不纳粮。如果对老百姓全面免除赋税,政府与军队的开销怎么办?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去勒官官员献出财富,这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简直就是一个政治自杀的方案。道理很简单,普通民众虽然数量巨大,但却是一盘散沙。除非你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层政权,并且有足够的干部将民众组织起来,否则,为了讨好底层民众而对官僚阶层,财富动手,基本就属于全天下为地了。三百年后,土地革命虽然也是走类似的成熟路线,但是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并且培养了大批干部去动员组织农民。就这样,土地革命也花了二十几年时间才取得胜利。而李自成的大部政权,连县一级的行政官员都极度缺乏,这样提出与全体官道、阶层为敌的政策路线,实在是不可思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头伏李自成的知识分子都是一瓶什么货色。自宋代以降,为什么皇帝要与施大夫共治天下,原因无他,施大夫就是官僚阶层。官僚阶层与农村的晋升是一体的,皇权不下乡,没有关掉与晋升的配合,皇帝能耐再大,连基本的付税都收不上来,拿什么治天下?也就是说,争取官僚阶层与晋升的支持,才是古代能动员基层人力物力的唯一渠道。刘进新、宋献策、李岩等投考李自成的知识分子,但凡有过官僚体制的管理经验,就一定明白上述道理,就绝不可能给李自成提出上述政治方案。所以,当大顺军摧枯拉朽夺取北京之后,就按照既定方案开始,在北京用各种手段勒毙官员,献出财富。消息传出,天下哗然,哪有这样做天下的道理。虽然在清军入关之前,顺军在北方具有压倒性军事优势,但是各地明朝旧官员与晋升联手发起了叛乱,此起彼伏。等到上海关顺军战败,针对大顺政权的叛乱,就如同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不但各地官员晋升组织,民众杀掉大顺委派的官员,甚至连前期投降明军也纷纷抑制叛乱。为什么顺军从北京撤出之后一溃千里?原因很简单,没有明朝基层官员与晋升的支持,大部分军队不但连基本的粮草补给都征集不了,而且守城的时候完全无法动员城市里的人力与物力。相反,进军入关之后,政治层面一系列政策措施非常得力。我们后面来讲,迅速获得了北方原明朝官僚阶层与晋升的广泛支持。所以当时在北方作战,顺军说起来好像是在自己主场作战。但是因为基层政权全面丢失,人力物力得不到补充,加上判断不断,顺俊骑士处处撤走,十层三里,最多能发挥五六分,自然是打一场,败一场兵败如山倒。而清军呢说起来是在敌战区作战,但是因为得到原明朝官僚阶层与进士的广泛支持,后勤保障完全没有问题。清军本来战力就远比瞬间强悍。又有关于晋升人力、物力、情报的全面知识,完全就没有失败的道理。所以明末的败局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李自成的失败是政治层面的失败,军事上的失利不过是政治路线严重错误的衍生结果。这里是猫哥的事件,让您轻松读懂大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