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庆办在七月二十三日的发布会上,正式官宣,海南自贸港将于十二月十八日正式封关运行后,关于投资海南的话题就一直是大家近期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现在适不适合在海南买房,这个问题更是首当其冲。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去解读,是因为海南分发涉及到很多政策。其实从二零二零年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后,已逐步明朗,甚至部分政策局部试运行也搞了两到三年了,目前只是处于即将全面上线阶段。所以现在再去解读海南风光,有点像炒回锅肉的感觉,但既然大家还是比较关切这个话题,后台也不断有新友留言,那么本期内容我们就结合目前政策聊一聊,这里先给出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其实大家所谓的投资海南,我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涉及的都是投机概念,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站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还是以投机为出发点,那我的观点就是劝退为主。因为海南自贸港风光运行这件事,它所蕴藏的机遇是宏观的、长远的。对绝大多数普通主体而言,其实没啥之影响,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巨大政策红利。等着你捞一票。先说说海南自贸港的运行逻辑和核心政策。首先,所谓的封关是一个海关术语,并不是物理阻隔。大家之前坐飞机或者轮渡进出海南,未来一切照旧,不需要审批或者办理类似于港澳通行证之类的东西。其次,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执行政策,通俗理解就是境外货物可以零关税进入海南,但从海南进入内地的货物就要征税。至于岛内自由,就是在岛内设计人员、货物、资金等可以自由流动。第三,关于加工增值免税政策,就是鼓励高附加值产业在海南深耕发芽。虽然第二点说了岛内货物进入内地是要征税的,但是只要你对进口货物进行加工升级,并且增值达到百分之三十,那么再向往内地就会免税。当然实际上这点走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海南有跑通的试点案例,下一步就是进入普及阶段。第四,执行双百分之十五税收政策,也就是企业所得税按百分之十五征收,内地是百分之二十五,个人所得税最高分之十五,内地是百百分之四十五。当然这点实际上最近几年,如果大家有接触海南代办公司,就知道不是什么新鲜政策。第五,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就是中国企业投资境外所得分红,其他地方在扣除境外预提税后,要交企业所得税。而在海南这块是免征的。总体而言,海南自贸港的运行逻辑和核心政策主要涉及的是在税收方面。至于外汇方面,目前政策定位还是半开放状态,虽然在海南自贸港为方面,资金跨境流动设计了一个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 f账户,但还是遵循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简单说,就是在岛内,境外资金可以来去自由,而境内资金的进出则要受到管控。至于这个e f账户能不能成为推动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助力,目前看还处于测试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看第二个问题,海南自贸港和内地各个地区搞的自贸区,包括保税区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讲重点说,首先因为海南足够大,又有上千万人口基础,同时还是旅游大省,所以在功能上还能自贸港,强调的是对全球资源的整合以及岛内自由运转。而年底自贸区作用、本地产业链升级,强调的是为生产服务,设计一些特定目标,比如金融科技、跨境电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所以,在内地的自贸区,除了区内的企业和工作人员外,绝大多数人直接感知度非常低。比如免税商品,大家在本地就买不到。其次,在关税方面,海南自贸港是负面的清单制,所以进口货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绝大部分商品是零关税。而内地自贸区是蒸免清单制,进口对象是画了圈圈的,而且大部分依赖的是保税政策,关税减免有限。第三,在融资方面,海南企业境外融资无额度限制,并且资金在岛内来去自由,而内地自贸区企业新的外资需要纳入外债规模管理的框架内。当然还有其他区别,这里就不细细列举,大家只需要笼统的理解。内地自贸区好比家中的阳台,给室内增色,而自贸港好比庄园外的一片大森林,包罗万象。在对海南自贸港有个初步认识后,我们接着谈第三个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海南风光对我们影响几何呢?首先在个人层面,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最大的利好就是购物。虽然海南免税店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毕竟以前的品种和服务有限。而封关后会有更多的免税商品和服务融入十万的免税额度。相比香港而言,那是真香。当然,海南后面还会涉及境外高端医疗资源的落地以后,不管是看病还是买药,也会多一个选择。至于百分之十五的封顶个税,从现行政策看,你一年收入得有大几十万,干这个事才有意义。并且你还得满足全年在海南呆满一百八十三天才可以有权享受。说实话,但这两个条件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排除在外的,还有就业问题。也许很多人在盘算着是否去海南就业机会更多,而且没内地卷。关于这个问题,个人看法也不是很乐观,为啥?其一,大部分的人是跟着产业走的。而海南自贸港的定位,前面说了,世界性全球资源要素的整合。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跨境资源,或者你的公司没有和自贸港定位进行匹配或者延伸,赤手空拳跑去创业或者就业,还是很难,不如在当地混。当然,如果你的资金、技术、信息资源方面有独特优势,也不是不可以深入了解做一些布局。其二,对于普通打工者,也不要想着会比内地轻松多少。大家要清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那就是越是开放,越是自由,本质上竞争会更加激烈。其次,设计公司层面,在海南注册的公司占个坑位好百分之十五,所得税的羊毛可行吗?和个人情况差不多。如果你不涉及跨境贸易业务关系,资金都在内地单单注册个空客公司落地海南。按现有政策,你不把公司做实是不行。而且上面说了,内地到海南资金进出也是有管控的。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政策控制是我们的强项,那另当别论。建议找个靠谱的顾问中介,好好研究下路径。再说这个问题不是一篇文章能讲透的专业,是教专人做。所以还是那个观点。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公司而言,海南自贸港能带来的职业影响比较少。对于设立海南自贸港,更通透的理解是,吸引外资,吸引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和人才,从而助力我国发展而生的。它设计的初衷就是未来,代表的是更高的服务水平和开放程度,需要耐心、资本耐心,产业逐步培育发展。你比如深圳,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而且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足足也发展了三十多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提到深圳,我们顺便再谈谈海南会不会替代香港这个问题。现在网上有一些观点,大致意思就是未来海南会代替香港成为我们对外的枢纽。个人的结论是,不会,其一,从顶层设计的思路上看,香港和海南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存在,也没有主观意愿要让谁去取代谁。其二,香港为啥能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一方面是背靠祖国大陆,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他一直玩的是西方那套体系,包括外汇管理法律体系、商业逻辑、人文环境等。但凭这一点,海南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代替不了香港。其三,前面说了,海南自贸港的主要功能定位是吸引国际资源要素的整合,不要单单只看购物,强调的是发展产业方面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没有重合。相反,海南和香港会成为我国产业和金融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当然,我们会在海南做一些符合我国国企吸引外资的金融创新,直白说就是依托产业升级尝试性的建立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但并不代表就是出于替代香港的目的。也许有一天,西方体系彻底崩塌了,中国金融体系成了世界主导,那另当别论。只不过到那时候,大家不要翻旧账,说观念错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刻舟求剑。最后一个话题,谈谈现在该不该在海南买房这事。如果你是刚需,比如有就业、投资或者长期生活的考虑,甚至就喜欢海南岛气候。像很多东北人一样,那可以投资买房,但仍需谨慎。毕竟海南自贸港从一八年提升到现在,可以说第一波预期红利已经吃完了。但如果你是想投机炒房,那我的建议就是劝退。因为海南从一九八八年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同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当时初衷就是利用批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对外开放枢纽,包括减免关税、所得税,简化外资准入流程,吸引境外资本。但最后呢,本意是复制了深圳经验,结果迎来了九十年代初的海南房地产崩盘。当然,各种原因很多,但最终结果就是投机炒楼阻碍了海南的发展进程。在二零一今年提出的打造国际旅游岛,现在一五年过去了,我们心中畅想的国际旅游岛在哪里?这么说吧。在一八年我们提出自贸港的前一年,也就是二零一七年海南房地产投资贡献g d p已经接近海南g d p一半了。可以说海南又重新走上了老路。中国有句老话,事不过三,在前面两次历史上,红利给了海南,多数为房地产狗血了。你觉得我们再次为饭还会给投机炒房机会吗?海南风光只是一个开篇。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个长期交换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在过程中用务实态度和结合国际形势不断进行政策和制度优化创新。就像我们的阶段目标所说,二零三五年,也就是十年后让它成为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这也是我们踩了海南两次大坑后积累的宝贵经验。那么你觉得会有多少短期套利空间让大家薅一把呢?这里是猫哥的世界,让您轻松读懂大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