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涨价潮要来了,咱们的水、电、燃气、机票、高铁票,还有大家平常的吃穿用度,可能都会迎来一波价格上涨。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武警钱袋子,那么你的钱只会不断缩水。因为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不得不消费的必需品涨价潮。今年五月十九日,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下一个阶段要促进价格合理回升。到了八月十五日,央行发布二零二五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要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四个字,要涨价了。有数据统计,今年七月份,飞机票已经环比上涨了百分之十七点九。出去玩一趟景区门票旅游开销直接上涨百分之九点一,就连酒店住宿也涨了百分之六点九。有人说,那我就不出门玩了,直接窝家里呗,想了太简单了。今年四月,深圳开了一场听证会,计划将自来水价格上调百分之十三点零五,广州也涨了不少,南京直接涨了百分之二十六点。北京的第一阶梯水价都要破五块钱大关了,除了水费,燃气也在涨。从二零二三年二月到二零二四年九月,全国有一百六十三个地级以上城市对燃气费进行了调价,平均上调零点二一元每立方米。西部某市的燃气费更是三个月翻了三倍。除此之外,还有地铁、高铁、大学,学费、肉价、菜价也都在悄悄上场,这些几乎都是事关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不管你身在哪里,都会受到影响。看到这儿,有些人肯定很费解,为什么上面要促进涨价呢?因为物价长期低迷,对整个社会来说啊,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我给大家捋一捋这里面的逻辑啊,咱们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企业生产出来的,物价太低,企业利润就会下滑,企业赚不到钱也就不会投入成本去扩大市场。那么就业岗位就会萎缩,薪资也会下降。最后到咱们普通人头上,就是收入减少,找工作越来越难,于是大家就更要无紧钱包不敢消费,物价也就更低了。这就是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而通缩的危害很多时候比通胀还要严重。比如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通缩是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的美国大萧条,物价暴跌三成,大量企业倒闭。官方的失业率数据是百分之二十四点九,实际可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三。一千五百多万人找不到工作,人均收入水平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六。这四年大萧条直接抵消了美国过去二十五年的经济发展。还有比较近的就是日本泡沫破裂后的通缩时期,结果就是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的发展,gdp原地踏步,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纷纷躺平。有这两个前车之鉴,咱们当然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能掉进通缩的陷阱。然后你再看看咱们国家的情况。二零二五年上半年c p i同比仅上涨百分之零点七七,月份更是零增长。这意味着当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比较低,导致商家不断在降价促销,所以物价指数始终处于低位。要知道,日本当年泡沫破裂后,c p i就长期徘徊在零左右,这是非常值得大家警惕的一个信号。更关键的是p p i也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三十三个月负增长,意味着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利润空间在持续萎缩。是因为咱们老百姓兜里都没钱了吗?从数据来看并不是这样。因为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十点七七万亿元,为什么他们都存着不花呢?因为三年特殊时期,让大家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啊纷纷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宁愿利息低一点也要存起来,不肯去消费,这就是物价和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如果再不干预,很可能会是通缩噩梦的开端。所以从今年开始,咱们就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消费,比如发放各种补贴和消费券,降低l p r等等。而现在提出促进物价回升,更是一个刺激消费的大招。因为这里面很多生活必需品,就算涨价,大家该买还是会买,这就提升了背后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扩大市场规模。这样的企业就会多招人,提提升就业和薪资,最终啊也会带动大家的收入一起提升,整个经济链条才会正向循环。全球的经济学家呀其实早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温和的通畅才是一个社会最理想的经济状态,大概就维持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左右。它能让企业稳定增长,提升社会就业,让普通老百姓不再执着于存钱,积极的投入消费。所以呢咱们推出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温和通畅。从这方面来看,这一轮张家潮很可能还只是个开始。其他领域的物价回升也会慢慢跟上,最终摆脱消费低迷和通货紧缩的阴影。只是啊在这个经济转型的阵痛期,不知道大家的钱袋子还能不能hold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