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日益临近,日本外务省又在中文互联网上兴风作浪了什么?日本之所以反华,都是被我们逼的,什么日本人早就向前看的,只有中国人还死,抱着历史不放。什么。相比山东历史情绪,中日经济合作才是更重要的事。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充斥着现在的中文互联网,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还会觉得这类言论有道理呀。中日就应该联合发展呢。为了反击这些颠倒黑白的谎言,我给大家好好普及一下中日千年来的历史,让大家更加深刻的理解日本到底是怎样的一头饿狼。日本第一次大规模走入中国历史,是公元六百六十三年的白江口之战。为了阻止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唐朝军队在朝鲜白江口一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此战之后,日本彻底对唐朝心服口服,派了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面对敌人的求学,唐朝并没有藏着掖着,反而将自己最好的东西全部交给了日本,将日本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日本的文字、诗歌查到服饰、建筑制度,甚至日本的樱花全都是从唐朝传过去的。直到今天,日本社会依旧有很强的唐朝遗风。所谓的日本传统文化,归根结底都能追溯到唐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对日本文化有着再造之恩,甚至连日本人自己也不否认这一点,可日本又是怎么对待中国这个文化母国的呢?弱小时潜伏待机,积蓄力量,强大后立即亮出獠牙,咬向中华。日本第二次大规模走入中国历史,是一五九二年到一五九八年的明朝万历抗倭援朝战争,风尘秀吉,逐步结束日本的战国时代,实力强大了,野心爆棚了,举全国之力进攻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整个中华。万历皇帝虽然争议很大,但并没有惯着日本立即派遣大军支援朝鲜,击溃了日军主力。此战对日本的打击是决定性的。风尘秀吉在绝望中病死,德川家康收割了他的残余势力,再度对中国伏低做小臣服于明朝的强大力量。只能说,当时的明朝还没有近代国际关系概念,以如此辉煌的战争胜利,完全可以逼迫日本割地赔款。可明朝并没有这么做,日本认怂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毕竟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嘛,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又过了三百年。一八九四年甲午中日战争,因为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本千年来第一次在朝鲜半岛击败了中国。这场前所未有的胜利让日本人彻底疯狂了,一开口就将中国要出天价赔款,三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即便是大卖国贼,李鸿章,也被日本开出的条件惊败了。谈判时,他曾指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鼻子说,中国之前赢了那么多次,没有向日本要过任何割地赔款。如今日本侥幸赢了一次,就想将中国全部吞下吗?中国这么大,你日本能吞得下吗?伊藤博文的回答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日本现在肚子饿得很,恨不得一口就吞下。李鸿章在日本挨了一枪,减少了一亿两白银赔款,三国干涉还辽又增加了三千万辆疗费。马关条约的最终价码是中国向日本赔款二点三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开放通商口岸两点三亿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日本三年多的财政收入。此战之后,日本国力大增,一举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帝国主义国家。按照中日关系的历史规律,日本强大了,他总应该拉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把吧。当年中国强大的时候,可是对日本毫无保留倾囊相受呢。残酷的事实是,日本不仅没有帮助中国,反而还变本加厉的侵略。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侵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与中国整整打了五十年国债,每一次都准备彻底要中国的命啊,中国近代史的苦难绝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带来的。数千万中国同胞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难以计数的祖宗财富在日本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如今,中日实力逆转了,中国重新强大了,这时候日本又假惺惺的说中日要友好。我弱的时候,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强的时候,你山川异域,中日友好,天下有这么无耻的国家吗?探讨中日关系问题,绝不能拘泥于钓鱼岛、台湾、琉球这样的细枝末节,而是要看整个中日大历史。从六百六十三年的白江口之战,到一五九二年的万历援朝战争,到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战争,再到一九三七年的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恩怨起,是日本人喊一句,中日友好就可以消弭的。再说的直接点吧。在这一千三百多年里,日本低头认怂的时候,多的是态度比现在更好的时候多的是可这阻止过任何一次新的中日战争开打吗?中华五千年最大的地缘失败之一,就是没有彻底征服过日本。无数次疑惑,子孙呢?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每个国人都要扪心自问,难道我们这代人也要重蹈历史覆辙吗?一千三百多年都没有改造好的日本,你真的相信他们会放下屠刀吗?总有一天我们这代人也会走入历史,成为后人口中的仙人。如那时候的日本,真的重新操起屠刀,杀向中国九泉之下的你能够瞑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