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条约,助力北极建站 #历史 #北极科考站 #斯瓦尔巴群岛 #硬核深度计划

  • 博弈论
  • 3天前

国运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啊。谁都未曾想到,一百多年前随便签的一个条约,竟然让今天的中国占了大便宜,让美国人算了一百多年。中国这个非北极圈国家现在竟然有资格分享价值几十万亿美元的北极资源,靠的就是斯瓦尔巴条约。事情是这样的,一九一七年,北洋政府宣布支持英法,协约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表明立场,北洋政府还派了三十万劳工远赴重洋,给英法修战壕。劳工到了欧洲之后,工作极苦,待遇极差,光伤亡就有五万多人,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瓜分胜利果实的巴黎和会上,英法不仅没有帮中国拿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反而还将权益拱手让给了日本。英法政客。自己也觉得这事儿做的不地道,咾这么背后捅猛有刀子以后,谁还敢帮他们呢?于是乎,英法政客就想着在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会议上给中国一点甜头,也给自己挽回一点声誉。一九二五年,英国、法国、中国、挪威等三十三个国家共同缔结了斯瓦尔巴条约。这个条约是关于北极的,承认了挪威对北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主权,但同时也规定,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给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点,对于南极、北极岛屿的主权问题,现在的世界通用规则是谁?首先发现并首先有效管理主权就归谁。南极身处南半球,周边没有强国,就是一片处女地。所以啊稍微有点实力的国家都往南极跑,到处见科考战,就是希望以后能分为庚北极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周边强国林立,冒险家到处都是岛屿,土地早就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八个国家瓜分完了。不在北极圈,周边的国家连一点燃脂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个斯匹斯贝尔根群岛还是各种机缘巧合,全部凑齐了才拿出来分享的。中国纯粹就是跟着沾光。北洋政府签字的时候,可能连这个岛在哪儿都不知道,国内的事情都管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管北极圈的事儿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中国人也慢慢遗忘了自己曾经签过的这个条约。直到一九九零年代,事情突然出现了大转折。随着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也大大提升。二零零八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就发现,北极圈内的天然气储量接近世界未探明储量的百分之三十,石油储量高达九百亿桶,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百分之十三。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北极航线大量运输成为了可能。据专家估计,北极航线可以大幅降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程距离,节省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成本。在军事上,北极航线也极具价值,随便一艘核潜艇隐藏在茫茫北冰洋,就是对美国、俄罗斯的巨大威胁。如此多的好处叠加起来,让原本冰天雪地无人问津的北极,一下就成了世界各国眼中的香饽饽。联合国五常之一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可尴尬的是,中国并不是北极圈国家呀,就是想考察北极也没有介入,理由也没有人才储备。要不怎么说天佑中华呢,一个中国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一九九一年八月五日,时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的高登义教授受挪威贝尔根大学邀请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考察过程中,高登一偶然观看了一部关于斯瓦尔巴条约建立的纪录片,在详细了解了条约内容后,高登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中国是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国,享有在斯匹茨贝尔根群岛开展活动的正当权利。那为什么不能在此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的科学考察站呢?意识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后,高登义迅速将斯瓦尔巴条约的相关内容上报给了国家高登义的建议,立即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将建立首个北极科考站的重任全权交付给了高登义。经过十多年精心准备,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正式在斯匹斯贝尔根群岛建立黄河科考站。这是全世界在北极建立的第八个可考站,首任队长便是高等。以二零一八年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了中国在北极的利益抵御政策目标。事到如今呢,中国已经是北极开发的重要参与方,不管相关国家怎么争,都必须给中国留出足够的利益。一百多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了协议,却给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冥冥之中,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真的是在天上保佑着我们呢。当然了,感叹国运亨通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清醒的认识到,国运这玩意儿啊从来不会从天而降,他只会眷顾那些努力奋斗的国家,你越努力就越有运气。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三十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留学牺牲,我们根本就捞不到签约的机会。如果不是我们打开国门,高登义根本不会去挪威交流访问。后来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如果不是实力足够强大了,今天的中国即便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将科考站开到北极去。自助者天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到今天,真是一点侥幸都没有。我们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先人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