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发展上限,是由什么决定的?(上集)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猫哥的视界
  • 3天前

一个国家的发展上限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一个貌似很宏大的问题,一扯到国家发展的上限,估计很多人就会提到制度民主、自由、创新氛围等等。这里我有一个比较硬核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发展上限根结底还是由基础建设能力决定的。当然证明这个观点需要一个直观例子,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毋庸置疑,但它的经济模式的确是独立发展的,所以倒是一个解剖麻雀的好例子。提起台湾,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印象,这种印象主要来自八九十年代对外仰望的思想刚毅。可是近些年经历了大基建的我们如果再去台湾旅游,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台湾的街巷不仅破烂,城建也是破烂狭窄,不说地铁灯光昏暗,公厕极少,而且肮脏不堪,满街都是小摩托乱跑,这还是台北其他城市更差。台北一档至几档,很多人评论,台湾现在的城建水平连我们四线城市都不如,不信你可以去登上台湾引以为傲的幺零幺大楼,去看看距离大楼五百米的地方都是一片破烂秋街巷。很多人奇怪了,为啥台湾的城建水平和大家印象中的发达完全不匹配?原因很简单,台湾的经济已经停滞很多年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台湾经济的确很流畅。一九九零年,台湾省的经济总量是一千七百亿美元,而大陆的g d p为三千八百七十八亿美元,台湾省的经济总量大约相当于大陆的百分之四十三点八。但是从二零零一年开始,台湾经济发展开始大幅度放缓。到了二零一五年,台湾g d p只增长了百分之零点八,而同期的韩国是百分之二点八,新加坡百分之二点二,香港百分之二点四。从此台湾经济一直在四小龙中垫底。到了二零一九年,台湾连邻居福建都比不过了,不说增长率,就连g d p都被福建超越了。经济的疲惫带来的就是社会发展的停滞。基建长期得不到更新,大量房屋已经年久失修。所以我们去看了往往会大失所望,听声更明显的标志是工资。目前在大陆的工作的台湾年轻人有二十三万人,而且根据台湾省自己的民调,二十到二十九岁的台湾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五十九点五的都想去大陆工作、求学或投资。为啥大陆不是比我们发达嘛,怎么还要来大陆工作?说个冷知识,台湾已经二十年没涨工资了。二零二三年年台湾新毕业的大学生的平均工资为新台币二万五,也就是人民币六千出头,看起来是我们月薪三千的两倍。但台湾的生活成本非常高,里外里算下来,台湾年轻人过得还苦。更残酷的现实是,二十年前台湾大学生平均工资也差不多是两万二,三的水平,已经二十年没涨工资了。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二十年前工资是多少,现在的工资是多少?很多人纳闷了,明明台湾的台积电都掌握全世界百分之七十高制程芯片的供应了,可为啥台湾经济停滞了二十年?原因很简单,因为台湾缺水,有缺电,产能无法扩张,可能超出很多人认知的是,台湾芯片产业虽然是属于电子产业,但其实极度依赖水。核电芯片制造需要复杂的六步工艺,每一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比如清洗步骤不能用普通水,需要超纯水,而生产一千升超纯水需要大概一千六百升市政用水。所以芯片行业绝对是个用水大户,比如韩国,三星,仅仅一个工厂,一天就要用水五百万升,相当于一点五万到两万户家庭的日用水量。而台积电每天则需要使用十万吨的超纯水来洗芯片,相当于六万居民一年的用水量。所以半导体行业有句话叫一片硅八吨水,至于用电芯片产业,更是大湖。二零一九年,台一电耗电量达一百四十三点三亿度,相当于深圳市一千三百多万居民全年用电总和,占台湾总用电量的百分之七点五。更关键的是,支撑越高,能耗越高。比如五纳米工艺耗电量较潜在激增百分之四十八,三纳米工厂年耗电七十亿度,台湾省电网早已不堪重负。二零二一年的高雄停电事件就是台积电导致的结果一次报废了三万片晶元。有人可能觉得耗水,耗电的话,加强供应不就完了。但问题在于,台湾电也缺水也缺。民进党二零二五非核家园政策目标推出后,非要关停现有的燃煤电厂和核电厂。这样一来,机载电力缺口扩大,台电供电缺口从二零一六年的七百四十二亿度暴增至二零二四年的一千零九十八亿度,确定危机已经常态化了。现在我们网已经琢磨出经验了,某些i d只要在台湾省停电期间不发言了,那十有八九就是幺四五零水的问题也很严重。台湾虽然降雨充沛,但人均可分配水资源却低得可怜,仅为全球标准的十六分之一。岛上居民时刻面临缺水危机,一有旱灾,台湾省就要搞球,与大会各路官员一跪就是几个小时,结果老天还是不下雨。也正因为如此,台湾芯片产业的规模始终受限于水和电迟迟不能拓展。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