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认定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将征收最高百分之三十四点九的倾销税。突然对进口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此举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国进口的白兰地大部分来自欧盟,因为欧洲是世界主要的白兰地产区,其中又以法国最为重要。中国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里,法国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以反倾销税无疑是针对法国。二零二三年末欧盟制定了针对中国进口汽车的关税,最高税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点三,其中包括百分之十的现有汽车进口关税和额外加征的反补贴税,背后的最大推动者是法国。因为法系汽车的衰落最严重,在中国早已没有市场。就算中国想报复,法国汽车,产业手段也不多,反倒是德系在中国依然很有市场,德国政府也就比较谨慎。那么作为报复,中方在二零二四年一月启动了针对法国一系列农产品的反倾销调查,重点关照白兰地。法国白兰地百分之九十八的销售额都依赖出口,其中对华出口又是重中之重,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将是毁灭性打击。偏偏法国白兰地产业的影响力并不小,有近十万从业者还是法国的一张国家名片。所以,今年三月,法国外长巴罗访华时,双方重点谈的就是这个。当时中方给出了暂缓征收关税的条件,只不过双方显然没有谈好。发表的联合声明里,除了气候合作,没有看到其他合作空间,法国的反应是意料之中的,因为白兰地再重要,也不可能和汽车相比,法国没那么容易松口。接下来几个月,双方继续谈谈的怎样呢?谈的不错,但在落实层面出了问题,预言谈天央视的小号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目前,中欧电动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只欠临门一脚,关键在于欧方能否展现出相应的政治意愿,推动问题的解决。翻译过来就是大方向的,和细节上,双方都没有太多问题了,但有人在妨碍方案的落实。这个妨碍者明显是法国、德国是愿意做交易的。德系车还要在中国卖,德系,也通过中国供应链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比如用中国供应链打造的大众i d系列,是大众为数不多的打的电动车。即使是冯格莱恩,这种白左也不见得不愿意,毕竟你不让欧洲消费者买中国电动车,欧洲本土电动车又不行,那就只能买特斯拉了。比起中国,他们更憎恨马斯克。过去几个月,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也不小的上涨。除了自身过硬的实力,也和众多白左抵制特斯拉有关,欧盟内部还有许多支持交易的国家,比如西班牙匈牙利,仅存的障碍就是法国。欧盟要求中国电视企业交出核心技术的离谱,要求就是法国站出来的。那就有必要敲打一下法国,加一些白兰地反倾销水。从近些年中法互动来看,中方诚意是满满的。即使是电动汽车核心产业链,也不是说不能合作,无非是要价多少,只要别太过分。然而,马克龙嘴上说的对方合作很重要,实际上没有多少行动,还屡屡在电动车、俄乌战争等问题上对中国找茬,属于说一套做一套。今年五月的香格里拉峰会,马克龙还跑到新加坡,要求中国阻止朝军参战。说到底,马克龙只是表面上的戴高乐主义者,行动上,他遵循的依然是大祥主义那一套。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后,克隆还多次公开喊话特朗普,要求特朗普把矛头指向中国,这种美欧联合对付中国的思路是典型的大西洋主义。所谓大西洋主义并不仅仅是美欧联合那么简单,更是一套分离模式。冷战过后,伴随着北约不断通过,欧盟也不断通货巨大的收益下,形成了一个美国只有欧盟喝汤的模式。这是一个巨大的舒适区。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希望带着这样一个舒适区域不出来,包括法国。毕竟有个大哥带着自己吃香喝辣,日子确实轻松不少,何必自己独立奋斗呢?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每次威胁撤军,欧洲许多国家都会感到害怕的原因。他们害怕走出温柔,像一开始他们的确寄希望与法国支楞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的表现令人失望,中方耐心流失明显。不给他两鞭子是不行的,只不过区区两鞭子估计效果不会太大。七月五日,也就是中方征收反倾销税的一天后,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隆巴尔宣称,为更广泛的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欧盟必须加强贸易壁垒。加勒福c e o亚历山大颁发德更是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百分百。你看从政界到商界,法国都有一股要和中国硬刚的实力。法国这么玩,一方面有不得已的因素,法国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下滑十分严重,单独对抗中国是没有希望的,怎么办呢?法国办法是强行捆绑欧盟,拉着整个欧盟为法国买单,凡是法国的问题都摆在欧盟层面,变成欧盟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法国在恶心德国。还是拿汽车来说,欧盟征收汽车对华关税后,如果中国要报复,就只能报复德系法国无所谓,这态度颇有点我赚不到你,德国人也别想的意思。把本国问题欧盟化后,法国的底气就足了许多。由于欧盟层面的决策机制是一票否决,所以法国可以很轻易的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法国敢这么玩也有其他底气所在。现阶段,中国依然需要和欧盟合作对抗美国,而法国已经是欧盟内部独立性最高的国家,没有法国的配合,中欧合作更推不动。这是法国两头吃乃至三头吃的好机会。法国知道,就算中国偶尔敲到法国,也不会下手太重,因为下手重了引发报复。双方关系向零八年那样出现破裂,合作更推不动。下手轻了,双方没有痛感,肆无忌惮,合作还是推不动。如何拿捏好对法国的报复尺度,基本上双方关系破裂,又迫使法国感到肉痛。同意合作的确是个大考验。这里是猫哥的事件,让您轻松读懂大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