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土地制度私有化阻碍了工业发展,工业化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不限于发达交通路网、稳定的能源保障等等,更需要廉价的土地。中国经济为什么能飞速增长?就是因为中国实行土地国有制,中国政府长期低价提供工业用地,这对于中国工业部门,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是工业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中国一些比较重视g d p的地方来说,只要有人来投资别墅拿地了,就连土地平整、水电气接入乃至拆迁,政府都给你搞定了。而印度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印度的土地私有化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私有化,听起来和印度这个资本主义国家挺配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西方私有制的精髓。人家美国在资本主义,直到今天,联邦政府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地主,拥有土地高达二点六三亿公顷,约等于二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约占美国土地的百分之三十。美国各州沿用自己的土地,有的多,有的少,所以联邦政府和各州掌握的土地不少。美国搞空运建设或者基建都是可以很快,政府土地中划拨出来搞建设。但印度政府呢土地却是一分一亩都没有,所以印度引进外资谈的挺好。但首先面临的就是向土地所有者征地。说实话,征地在印度太难了。根据印度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如果国家法律规定取得的不动产中包含个人所有且由个人耕种的土地,国家不得征用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土地限额以内的土地,以及这些土地上的或者附属于这些土地的房屋和建筑。往这一条基本就把政府征地的路给封死了。而根据印度土地法规定,征地方必须向农村、城市地区的土地所有者分别支付最高达土地市价四倍、两倍的对价。且当公司核心项目私营企业进行征地时,必须事先分别取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所有者同意。有这两条法律在土地所有者在面对争议的时候,往往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不信我们看看当年的韩国相辅之铁是如何折戟印度的,就知道了。相辅之铁是当年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百八十四位。二零五年项目之铁和印度中央政府签了个协议,计划投资一百二十亿美元,在印度建造一个大型钢铁联合工厂。签字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习惯了集群统治的韩国人,拿着印度中央政府的合同去跑征地、就业、交通、基建、能源等部门的手续的时候,发现这个合同根本不管事,最终只能每一道流程都用钱开路再搞定。手续办好了就是征地。可是当地地主想狠狠薅一下韩国人的羊毛,于是就故意阻挡项目的推进。整整两年时间,项目肢体的人都在各级官员和地主家中来回奔走。一直到了零八年才把地主搞定,但这时候麻烦又来了,因为和土地有关系的不仅仅是土地所有者、地主,还有土地承包者和实际跟踪者。你要是这两波人又跳出来了,说你要征地了,我以后的就业咋办?虽然他们没权没事,但是他们有选票啊,在选票的作用下,当地政府顺应名义就作废了韩国人的许可证。韩国人急了,又开始打官司,好不容易官司打赢了,这时候环保组织又出来了。淑女的钢铁厂污染严重,不能减,就这样扯皮了整整十二年,最后韩国人彻底受不了了,前期投资也不要了,直接提通跑路,可能是看这样不行,外资都不敢来了。于是,印度下议院到二零一五年四月通过了土地征用法修正案,提出在五大类用地项目上取消村民表决的环境,同时免去项目用地的环境和社会评估程序。因湿地受到影响的农民,将一次性获得政府以市场价给予的补偿,同时,每户农家将得到政府给予的一个就业岗位。虽然这个法案看起来平衡了征地方和农民的利益,但由于地主反对声过高,该修正案在印度上议院没有通过。印度又一次土地改革以失败告终。更糟糕的是,印度的土地私有直接打消了政府获得资金的宝贵机会。我们能够在改开四十年实现工业化的奇迹。钱从哪来?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可以征收廉价土地,通过卖地获取巨额收入,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而就业人口的增加又快速带动城市化,然后又带动地价上涨,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这样反复循环发展出了工业化、城市化、土地财政相互反哺的发展模式。可是印度呢光这一条土地化制度就完全无法复制中国的路径了。这里是猫哥的世界,让您轻松读懂大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