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我们想推动自己的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货币太难了。比如,你要找当事国谈判,允许用人民币投资。当时我拿了人民币,还要能在使用后保证合理通畅、便宜的回到中国,换了商品和服务,光这一条就不简单。当时我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使用,而是要求我们使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自由兑换货币来完成投资。比如你要说服当时和银行接入c i p s,但那边的银行到底能不能介入,介入后收取的服务费是多少?收高了没人用,收低了不划算。再比如,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控制,你让别人用人民币,人家总觉得你会故意贬值收割人家。咱们假设一个土耳其客户想要里拉向你买东西,你敢不敢收?当然不敢,因为里拉贬值太快了,所以想实现国际化。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很难很难。你要一点一点找人家谈,一点一点建立信用,一点一点说服别人加入c i p s。可是现在呢根本就不用中国费劲,人家自己就找上来了。如果不是贸易战,倒逼哪会那么容易。其次是产业升级的助理。我把还记得二零一八年四月十日,美商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这一经历意味着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开始。不得不说,当时的一纸经历给中国高科技产业带来的堪称灭顶之灾。就连华为开发布会都要哽咽的说,我们没有芯片了,为啥中国搞了这么多年芯片还要被人卡脖子呢?有人说芯片技术高,也有人说中国人不行,但其实当时的中国芯片落后另有原因。第一是市场,比如英特尔c p u芯片和中国的龙芯性能相差并没有到天差地别的地步。龙心基本可以满足市面上大部分应用,可在市场上呢,龙鑫就是卖不动,为啥?因为英特尔和windows有联盟,很多软件只能在英特尔c p u上才能运行,所以用户只能买英特尔芯片,这就是生态的威力。而龙芯哪怕造出来了,除了航天军工领域,也基本没人买。第二是资金,芯片产业是个投资巨大,收益周期也很长的产业。中国之前不是没搞过芯片产业,但因为芯片技术迭代极快,往往是等场子建起来,产品也落伍了,所以在业界一直有造不如说法。而且国产芯片因为生态问题,所以市场聊聊,既然没市场,谁还会投资建厂呢?没有投资,那自然也别指望技术能迭代了。第三是惯性。说实话,现在的芯片即使是性能过剩的,有谁能把芯片用到百分百。所以市面上除了手机、平板等产品,大部分用普通制程芯片就行了。而这个领域恰好是国产芯片已经突破的领域,但就算是成熟制程,国产芯片卖的也不好。为啥这里面有个行业惯性在里面。比如你设计一款产品,用的是高通的芯片,你的所有测试开发都是由高通芯片所做的。那么你会闲着没事把它换成国产芯片吗?不会啊,不仅要占用大量开发资源,而且谁知道换了国产芯片以后,可靠性会不会有啥问题,会不会影响自己产品的信誉。所以如果没有外力逼一逼,根本不会有人主动换国产芯片。这种市场惯性是无论怎么宣传,投资都改变不了的。可是,特朗普的关税站直接给中国芯片产业送来了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