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事件盘点,财经吃瓜八卦,滴滴的资本博弈和政府博弈,中概股血崩,蚂蚁遇难,互联网金融的大厂博弈继续,除了腾讯和京东金融@京东财富管理,字节跳动也发力,两年收下四张金融牌照#我在抖音说财经

  • 巫师财经
  • 3天前

滴滴的资本博弈和政府博弈,在折服了多年后,在今年迎来高潮。滴滴经过二十二轮融资,引入各路资本,烧了两百多亿美元的投资,这钱总得有人买单吧。本来算法打的挺好,形成垄断后应该是消费者和股民给他买单。只是这一年滴滴是反转,反转再反转。今年一月,市场传闻滴滴与高盛、摩根大通接触,正在投行选美准备i p o。三月号称二季度交表,三季度港交所上市,目标估值六百亿美元。四月风向一转,媒体爆料滴滴秘密提交i p o文件,转而在美国挂牌,传闻估值又涨到了一千亿美元。六月十八日,弟弟终于第一次站出来,轻描淡写的说,自己要在美国上市了,坐实了市场传闻,然后光速推进上市流程。仅在十几天后,弟弟就正式动物有交错。然而,跟所有上市公司不同,没有敲钟仪式,没有官方新闻稿,甚至传闻股东不可以宣传投资收益,俨然一副悄悄潜入二级市场的架势。这时候连韭菜都要问一句,你在害怕什么?很快,也就是滴滴上市两天后,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给出的答案。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对第一进行审查之后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停止新用户注册app下架国家七个部门进场审查市场上关于d d v上市出卖国家数据的传闻四起,全民沸腾。我国特色的互联网闹剧又要开始了,比如要把背后的股东们直接死刑,然后做成经典的路灯挂件。但我倒是建议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先等官方盖章定论出来再审判也不迟啊。这事儿一出,很多掌握用户信息超过一百万,公司暂停了赴美上市计划。而在十二月三日,滴滴宣布将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回顾滴滴这些操作,最上火就是后面几轮进来的资本,天天坐国产车悄悄的进城,却被抓了个正着。后面几轮投资者没落到什么好处。由于深陷审查风波,滴滴市值长期在四百亿左右徘徊,而滴滴在二零一七年融资的时候,估值就已经超过五百亿了。没想到最后门也有在股价高点站岗的一天。也有人说滴滴度过这个坎,还是能重归巅峰的,先不说能不能平安度过。就现在出行,市场又开始了,风起应用就足够让滴滴担忧了。现在出行软,这又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复苏,更加新一轮的抢用户、抢司机的战争已经打响了。而且打车这个国民级别的基础设施功能,其控制权是否应该掌握在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手里,又是个巨大的命题。我们看着滴滴这一连串的掩耳盗铃式的操作,可能会问怎么会这么幼稚。但我们不能把一个集团当成人来看待比例,管理层,不同派系的股东们,还有内部的各个关联方,他们之间的利益是否完全统一。滴滴内部的决策过程是否存在博弈,考虑到这些,你可能就会理解,为什么很多大公司的决策非常奇怪。可以预见的是,滴滴资本博弈还有很长的一段剧情,观望就好。打车行业正是像极了互联网金融,也是去年蚂蚁金服上市失败百倍杠杆工程。事发后,今年一直保持低调,曾被众星捧月的阿里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这一年来,反垄断被罚女员工事件增长乏力等等,负面舆论不断,一家独大的格局悄然变化。趁着这个机会,其他互联网大厂也没闲着,纷纷入局金融业务。除了腾讯和京东金融的围追堵截,自己也发力,两年收下四张金融牌照。打车和互联网金融看似就要一家独大,这两年被国家大磅一棒子打散,行业格局再次模糊。而通揽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毕竟寄人篱下,在国际局势愈发对立的大背景下,加之经济环境和盈利能力的不尽如人,人意中改股,今年连连手册三月,外国公司问责法落地。也就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需要披露更多信息,甚至还要向美国证监会提供审计底稿。审计底稿可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了,这是直接对外国公司财务质量歧视和对商业秘密的窥探。市场也认为这明显是针对中国公司。所以法案一出,中概股先迎上跳水,股价普遍跌幅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七月,在线教育全面崩盘,教育板块一夜跌到脚脖子就不说了,中概股也跟着一起跳水。时间再到十二月,问责法的细则定稿中,概股再次遭到学习下降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二十不等。粗略测算,不算今年新上市的之前,在美国上市的二百四十一家中概股至今市值蒸发了七千多亿美元,总市值蒸发了约百分之三十五。根据法案,所有中概股还有两年时间选择自己的路是妥协呢,还是从美国出走?这儿又要提嘴滴滴。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这个时间线索了。滴滴推进在美上市,什么时候还记得是在问责法案已经落地之后,就是铁了。现在要在美上市,但也没办法这么多投资人的利益,要保证都要逼索,管不了那么多了,死活也得上。而问责法之后,可以预见的是,会有一部分中概股回到香港上市,给自己找好出路。港交所或成为中美对立的最大影响。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