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事件盘点,财经吃瓜八卦,饭圈和娱乐圈,偶像和选秀产业的根本逻辑被颠覆,粉丝和流量打法进入寒冬#我在抖音说财经

  • 巫师财经
  • 2天前

今天动静是比较大的,还有饭圈啊,这触动了多路资本的大蛋糕,我倒是觉得是物极必反,早晚的事儿。五月青你三的倒牛奶事件被曝光,舆论爆炸,所有节目被叫停,模式被叫停,也开启了今年饭圈整治的浪潮。六月,网信办发布整治谩骂水军、恶意营销等行为,好像还都是针对粉丝的。此时,偶像产业还在暗自清醒,似乎蛋糕没有被动。但是时间来到八月,网信办一直通知胡在资本脸上明确到平台榜单、经纪公司、网络综艺都被纳入整治范围。清朗行动开始。九月,中宣部也出台通知,把整治范围扩大到整个演艺娱乐行业,税务机关也没闲着,对明星网红的调查和罚款纷纷提上日程,搞得几百个亿人主销工作室有点此地无一三百两的感觉。过去一一圈被视为常态的行为,几乎全部被推翻,大量应援组织销声匿迹,各种榜单被关闭,选秀模式彻底被禁止。这条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都爱红遍野饭圈相关埃批都倒了倒散了。散饭圈。核心动力是帮偶像创造更好的表现,帮助偶像获得江湖地位和商业价值。啊,新版和中宣部这波操作,直接把偶像数据这套逻辑链给断了。再有就是今年娱乐圈的腥风血雨,以前只是以为吃瓜,今年没想到好几个瓜里都带血。每次他房和负面事件都不如表面上一个偶像倒下的那么简单。因为每一个明星其实都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我一直不觉得每个瓜只是娱乐圈的八卦,其本质上都是商业事件,而如果背后牵扯着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操作,那更可以说是财经事件了。所以在我看来啊,整只饭圈更像是一个统战行为,还是在区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大家吐槽的对象就有点偏老,说饭圈怎么样怎么样,问题是有,但我们要理性对待,应该关注的不是粉丝群体,而是企图控制粉丝和榨取粉丝群体商业价值的人。尤其是低龄粉丝,也就是背后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不要被转移了火力方向,无论是谁家的粉丝,他们在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上学和工作,而有了目的性极强的引导和组织,加之刺激打榜和对象的内部机制,一些人才会被鼓动起来。但折腾半天,粉丝不会因为粉了谁而发大财,反而是被利用。然后哪些机构发的财,所以以后形成观点的时候啊,可以多想一步同战的问题考虑到了吗?和以上事件形成反差的就是华为和鸿星尔克。七月,鸿星尔克针对河南暴雨的捐款事件,引发了全民力挺数百万人野性消费参与扫货。线下门店也是人满为患,销量暴增,无心插柳却成为二零二一年度现象级品牌事件。但是说明了良心真能当饭吃。而另一个正面热点就是孟晚舟的回归。毕竟漂亮国自己内部都火烧眉毛了,还得先顾好自己,所以有求于我们背后的具体交易不得而知,但每一次外交的进展都是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别人的妥协是因为我们更强更硬,不是因为真的讲道理,还是那句话,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而现在的大炮和剑锋不仅仅是军事上,更是经济、贸易、文化和意识形态上。除了大公司针对小企业的大事,就是北交所了。九月,北交所打破了沪深两市格局,形成了上交所服务龙头和高科技企业,深交所服务中型和初创型企业。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格局。有人说,北交所就是交易所里的拼多多,我倒觉得这是褒义的。北交所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要知道,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就业就是中小企业创造了职业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失调,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大难题。换成人话说,就是企业从银行里借的钱,要远远多于从股市融到的钱。中国的企业融资解直大头还是银行,一直招商,企业融资难要解决,但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有层层监管和复杂的内部要求,害怕风险。最终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银行只贷款给大公司,参与企业的成长和分红,至于活跃度,还是要观望,观望观望什么呢?就是这东西新三板就是很好的虔诚之鉴。为什么一说新三板,大家就说被折腾废了,就是因为一滩死水,没散户没交易就没有流动性。而我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失调,或者说小企业在国内融不到钱,也导致了早年很多创新性公司跑美国去上市。但美国资本修道的体系啊,市场也更成熟,国际资本率先入场,吃到了最大的功力,肥水只留在人天了。属于是虽然北交所顶层设计的初衷当然好的,但未来会被成为一块韭菜地,而且只能收割一茬的那种。要再看看。而且北交所现在体量还太小,还看不太清。以后找优质资产,如同在汪洋大海里捞针,真正的好公司寥寥无几,会不会变成经典的坟坑,淘金?国家要保护散户和小白,就只能给北交所设立个门槛,有实力、有专业能力的才能玩,不然担不起这个风险。但这也进一步刷掉了很多潜在投资者,市场活力,以后会如何,还是得观望。再有,要切实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光靠交易所仍然不够的这个命题就太大了。不要天真地以为小企业融资的问题,有个北交所就佣人而解,所以没必要看了。网上吹北交所的说利好,这个利好那个的,就兴冲冲的梭哈了。那些分析格局的宏观的、战略的,其实没点屁用,还是得具体看自己能不能挣到钱等等等。永远想到最后提个小事儿,我之前讲了几个财务造假的案例,其中康美药业有进展。十一月法院裁定,康美药业要承担二十四点五九亿元的赔偿责任。公司控制人马兴田夫妇及几名跟高管承担百分之百的连带责任。另有十三名管理人员分别承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的连带责任,而且独立董事被连带罚了几个亿。一帮读懂,这才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康美的案例,直接让不少独董瞬间学会了证券法。最魔幻的是,这事一出,马上有十四家公司独董辞职。毕竟相对于几亿的赔偿,拿着一万多工资的。读懂的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的。纵观今年大棒打在哪儿,打在谁身上,而相反的,什么被建立,什么被鼓励,都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可能是我们高瞻远瞩,也有可能是我们害怕了。但这些立场的表达,措施的改变、规则的建立,都只是个开始。有人说,真正收获成果要在很久以后,但那天一定会到来。不过我觉得这个成果很可能我们感觉不到。因为我们以后能保持现在的发展趋势,还能按部就班的,没出事就已经是巨大的成果了。资本与不眠,下期见。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