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也是国内媒体给瑞银吹上神坛的重要推手。这个万众吹捧的保密制度来源于三条人命。一九三三年,当时的轴心国,德国政府强制公民必须把存款存银德国内。而政府为了调查在国外私开账户私藏资金的行为,德国秘密警察的一个惯用手段是假借汇款之名给被调查者打钱。如果对方银行成功收取了,就证明了该公民在国外有账户,这就可以当做证据来做实罪名。据说当时一年之内有三个德国人因在瑞银有账户而被处死,三条人命给瑞士的充分理由来加强银行保密法。银行保密法终身有效违背者,甚至可以上升到刑法高度,相当于再次举国策之力,把瑞士的银行业变成全球富豪的保险项。该法还规定啊,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而瑞士银行员工的工作也近乎特工。根据美国新闻周刊对瑞银的调查,早期瑞士银行要求员工锁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输入镜时不能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同时,客户只有在开户的时候,填写真实身份之后的业务里都用化名或者加密数字对账单,有必要的话,还得先去别的国家转一圈,再换个私人信件的信封再寄给客户。二零一四年,中国青年报就采访过前,瑞士苏黎士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刘志勤。后者曾说,瑞士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是存钱容易,取钱难,因为存钱的时候需要逐项填写许多信息,包括个人电话、配偶电话、家庭住址都是十分细微且繁琐的信息。而取钱的时候要一字不差的填写出来,只要是有一丁点的错误,那么存在瑞士银行里的钱就有可能永远取不出来。而高净值人群往往有大量资产,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记得当时填写的哪儿的电话和地址。访问传闻,就有一位中国台湾府上在瑞士银行存了三百二十七亿,突然去世后,结果他的子女花了十一年都没取出来。这笔钱。除了保密之路,瑞银也给自己立了一个超级安全的人。瑞士为了防空期以及防范冷战期间的核战争,打造了两千多个防空洞。关键是这些防空洞有七层里面的配套设施也非常的完善。这些军事掩体经过稍加改造就变成了金库。冷战结束后,瑞士银行直接收购了其中部分军事掩体,用来当金库。大家对瑞银这一部分想象又增加了神秘感,以至于各种版本的金库故事轮番上演。比如金库只有飞机能进去,里面有层层把手,还有迷宫和机器人。甚至有传闻说,瑞银最神秘的金库是在苏黎士旁边的,湖里里面有激光和水平衡陷阱等等,一个个都在老编剧了。这些坐井观天的坊间传闻,也给瑞银带来了一层安全的神秘面纱,进一步吸纳财富。这座资本大厦就在这种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横流加持下,越盖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