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似乎如日中天,在全球四处吞并,现在来到最魔幻的部分中国,谁都没想到,欧莱雅竟然败给中国。一九九七年,欧莱雅集团先是带领着美宝莲、兰蔻薇姿、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卡诗几大品牌向中国进攻。这就翻开上面说的钙牌。欧莱雅说过,美宝莲的隐藏目的就是为了快速进入中国消费渠道体系的绿色通道。因为九五年美宝莲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营销做得很好。欧莱雅想着我自己重新摸着石头过河,不如直接买个桥。表面上是欧莱雅收购美宝莲,其实是让美宝莲帮卓莱雅在中国摊好了路,欧莱雅在中国的野心开始显现,资本镰刀开始深入中国企。一个重要的案例则是零三年收购了中国国民品牌小护士。说实话,我不做这期视频,都不知道小护士这个牌子,而且他可是当时国民品牌人尽皆知。这笔收购案耗时三年,也是在零零年的时候,欧莱开始接触小护士,可惜当时正值小护士春风得意。在国内市场占用率稳居前三,压根看不上欧莱雅抛出了橄榄枝,但当时欧莱雅中国区总裁早就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频繁的和小护士接触,不但和小护士的c e o李志达成为朋友,而且认识了李的妻子、家人和c e o管理团队,并且会去李的家里做客。私人关系这张牌被发挥到了极致。当然,在小富士鼎盛时期,这些都没用,但在两年后,小富士在产品线拓展和品牌提升进展不力,加之培养新品牌导致成本上升,长期的高投入导致资金紧张。这是欧莱雅的机会就来了,而且小护士因为现金流的问题,相应的广告投放变少了,营销力度下降了。同时市场上卖掉公司流言四起。好家伙,零三年舆论战就完成了六之后,在零三年底双方达成并购协议,欧莱雅成功买下小护士,但双方对收购价保密市场传闻是二点五至五亿人民币。我能给出的线索是,零四年欧莱雅给小护士记下的商誉达一点四亿欧元。欧莱雅主要看上了小护士庞大的销售网络,当时其在全国约有二十八万个销售网点,可以弥补欧莱雅在销售渠道上的局限。而小护士这边除了自己现金压力,也希望利用欧莱雅中高端市场的渠道、经验以及研发优势。这样看似未来可以双,但是你们别忘了,欧雅的目的是渠道。作为外来品牌,欧莱雅当然基于国产品牌已经建立了销售渠道,这太宝贵了。由于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想搭建线下零售渠道,真是玩的命,其中的利益关系也是盘根错节,而且需要好几年的周期。通过收购小护士欧莱雅直接获取了这些渠道,成为把自己的产品输送到中国的血管。你们肯定有人说,你这是对欧莱雅的主观臆断,大可不必看看后来的事儿就行了。根据公开信息,小护士宜昌的生产基地全国渠道和管理系统均在零四年上半年并入欧莱雅。合并后,小护士自身渠道直接为欧莱雅旗下品牌卡尼尔服务,而卡尼尔的首款产品以卡尼尔小护士命名,其结果就是卡尼尔销售螺旋上升,但小护士销量日渐萎缩。在收购三年后,小护士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四点四跌到了一点多,品牌认知度排名也从前三跌至了实名开外。暂且不说数据了,我就问你们,你们有几个知道小护士的,现在小护士在市场上更是销声匿迹。但最模范的是用小护士作为祭品养出来的,企图替代小富士的,并没有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在一四年撤出中国学亏,除了小护士这个病案例,欧莱雅在中国还收购了彩妆护肤品牌预期,以及斥资六十五亿港币收购美金。但现在这些品牌的存在感都已经很弱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就不去扒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