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大家经常谈起饭圈偶像,我也还记得,可不是清楚这其中的过往。我翻开屋市的娱乐圈,好像研究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鹅选桃选秀粉、泥塑蒸煮、爬墙拔旗切瓜。再往下看,则爱坤农塘月牙,村民南极星。再到后面酒炒瑶湖折酒堂,我红书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儿来,满本都写着五个字,资本永不眠。从土狗到土创,从蔡徐坤到杨超越。再从镜子折酒到宝的硬糖少女,大家看到了鲜衣怒马,激昂青云和全民狂欢。但在一片人叫马欢的表象背后,我看到的却是行业资本在夹缝中找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故事要从几年前的内容政策变脸开始说起,我们把时间倒退个几年,一六至一八年。文娱行业监管侧的趋紧导致市场上的内容供给遭受当头一棒。比如限古令对古装和玄幻的打压,还有现新令、限外令,限制低俗整治、阴阳合同,限制低兵演员等等。而从监管侧各条路径影响到影视行业的结果,就是观看时长和收入增长疲软。首先是线上内容增速暴跌。根据公开数据,国内在线内容收入的增速从二零一五年开始持续下行,二零一一年还动辄翻倍呢。而一七至一九的增长也就在百分之二十上下。第二,在看官方公布的中国电影票房数据,中国票房增速也就是红线部分。也是在二零一五年断崖下跌,一六年几乎零增长,一七年稍显抬头。但之后又再次拉胯。今年有疫情,在个人没戏。第三,电视剧的整体态势更加糟糕。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国产电视剧发行集数与步数,从二零一五年开始下行,而且这次不是增速的下降,而是内容数量的直接下降,六年降幅接近百分之五十。监管是一方面,但新媒体内容的强势挤压,人口红利疲软,大众胃口的改变,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经济后,人们内容消费习惯的变化等因素背后,资本处境略加尴尬。轮椅行业的老资本家们都在为增长搜长瓜度,当大,蛋糕整体增长变慢。那各路资本追求增长,则只能从把蛋糕做大,转移到分更多蛋糕。影视内容子板块中的影剧、综三者近似,形成了存量竞争的零和博弈。其中,影和剧由于本身题材和剧情银河监管进行大改后,内容直接拉胯,但综艺的可操作性和可延展性强多了。在几轮监管大棒下,综艺受影响最小,资本也慢慢倾斜。请记住,这时尴尬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资本。这条线索是个重要的伏笔,这些资本就如如一堆枯草,干柴,就等于一个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