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时代带来的挑战,除了对外部客户服务方式的变革,还有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从讲究执行力的金融公司转变为讲创新的科技公司。如果只是机械执行,你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互联网领域的快节奏和高创新早把你淘汰了。但如果追求自下而上,鼓励团队创造力,那就得接受犯错。这跟金融公司的严谨基因也是本能抵触的。那会儿平安做的这一步,科技转型,其内在变化比我们从外在看起来要多得多,无论是放眼过去还是着手未来。复盘来看,肯定有人说,平安的生涯是一部反映中国经济腾飞的创业史诗。是的,如同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但我认为,中国平安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变化时。还记得开头那个大家都拿出点钱,为蛇口工业区员工共同提供受伤保障的事儿。那个时候,人们朴素的对于生活的诉求就是有保障的活着。因此,当时小小的平安,其实也仅仅的提供了一份让你能够继续生活的保障。而在历尽千帆后,共和国的车轮公,尤其是现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道路摆在了国际政治谈判桌的中央,中国终于另外一个姿态。站在这个大舞台里,那我们国民的诉求也早就不是对火热的保障。如同上面说的,这些复杂的、高级的抽象的生活需求,再映射到平安对自己未来的布局,尤其是医疗。这就不难发现,为什么平安不愿意只作为一个金融综合体。而在新时代持续开疆拓土,开始重压科技和医疗,对于寿命、健康和有尊严的养老,恰恰是经过奋斗一生的共和国开创者们和所有的未来抱有憧憬的同胞们,对那些所谓的复杂的、高级的、抽象的生活追求的具体表现。只不过平安很久之前就看到了这层表现,并且提前布局了。而我们纵观发展史,其实也不难发现,平安的三个十年,全都把握住了国家变革的每个节奏点。第一个十年的保险,第二个十年的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的金融加科技,以及未来医疗大健康,每个阶段里都在配合国家战略的同时,精准踩点,完成了自身的跃升发展。而我们横向对比中国所有混合所有制企业里能做到的屈指可数。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那些金融巨鳄嘴中,会对中国平安报以高度评价,并且把平安这个案例作为中华民族本土综合金融体进行反复研究的原因,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