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蔡玉坤在某个节目里面被当成评委,甚至o g出场,看到那些冉冉升起的后辈,你们啊还是太大意。想当年整个中文互联网,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呼百应。就像当年周杰伦和王心凌唤起尚未老去的网民的场景。那个熟悉的练习时长两年半,喜欢唱跳rap的声音响起,整个中文互联网的中年群体的d n a都在颤动。那是属于我的时代,因为他们都是在我基尼太美下长大的。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再嚣张,也都得叫我一声叽格。而我自己作为这个时代互联网上一份子感触更深。我现在更新视频很慢,是因为我自己公司在忙着给金融机构代运营新媒体。也是因为如此,我们并不重视广告收入更新,也就服务器。那我为什么还在做明星与资本系列呢?为什么还出了蔡徐坤第二季呢?因为创作有意思,有隐,而第二部分原因更赤裸,就是我们财经区的大部都是在带着镣铐跳舞。很多真相是不能触碰的,但明星却不一样。明星在我国社会财富顶层,影响力顶层,但在全世界金字塔的顶底层,比如很多明星的私生活事件可以被用来调动舆论掩盖热搜。正是因为明星阶层的关注度高,财富聚拢能力强,而社会真实,地位低。所以讲述偶像背后的真实资本博弈,反而是不用带上要靠的。我知道,自从出了杨幂那期之后,很多艺人和艺人工作室都在关注我们。以上这段话你们听了可能觉得刺耳,但你们思考一下,如果哪个媒体得罪了某个政商大佬,这个大佬他还要费劲巴拉的发律师函,还得起诉,还得折腾什么名誉权侵权这种屁事儿。他直接一句话,这个号就没了。而你们一人阶层之所以要律师函,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就是因为你们和普通人无异。在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看来,艺人和博主出现了纠纷,那不过就是两个普通人的矛盾,小打小闹罢了。而艺人唯一拥有的粉丝量优势和调动粉丝的能力优势,稍微用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你扣上引导网暴的帽子。再不济也是一个未能正确引导粉丝的罪名,所以写明星反而可以放开手脚。而第三点,我写的偶像们写的也都是我有好感的。我说了好几次,我想要自己当老板,要当棋手,不要当棋子,就算王一博还只是个棋子。看似我嫌弃王一博废物,但提及他,甚至希望他能争取成为棋手,改变自己的阶级,都是建立在好感之上的。包括之前做的肖战a b杨幂等等。而我这儿也承认我的私货,也就是对蔡徐坤的好感。我对蔡徐坤的好感,很大程度来源于蔡徐坤的粉丝。说来惭愧啊,我也是屁股精精脑袋。如果说一八至一九是蔡徐坤腾飞的偶像元年,那这段时间也是中视频财经区和知识区腾飞的元年。蔡徐坤做着偶像产业的飓风,扶摇直上,成为偶像产业现象级i p。而我在中视频这块小风口里吃到了原始红利。仅就当时蔡徐坤的资本博弈第一季,这个视频在全网拿到了上亿的播放量,不计其数的涨粉。其中要感谢蔡徐坤的粉丝,帮我在各大平台转载和安利,也帮我完成了一个财经脆网红的原始流量积累。而财经坤粉丝的自来水甚至帮我奠定了明星与资本系列视频的长久更新计划,以至于经历了多个事件的我,现在都不怎么更新了,还在做明星与资本系列。一个天津叫嚣着资本永不眠的我,还在长篇累牍的写蔡徐坤,即使也没人给我钱。我一方面感叹,蔡徐坤粉丝在微博、豆瓣小红书的影响力。我一方面发自内心的改变这部分群体也正是认识到了我蹭到了红利,我也就虚心的接受得罪其他群体的负面效果。而我相信啊蔡徐坤蔡徐坤团队和粉丝看了这个长篇分析也未必认可。我全部无论点,尤其是不喜欢我对黑子集团的认可,甚至蔡徐坤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一个财经他们眼中是这样,但自己自己的认知往往有局限,毕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所有蔡徐坤的二方视频里,有一个类目小的叫当基佬了。这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弹幕,叫巅峰,迎来虚伪的拥护黄昏,见证虔诚的信徒。这一代伴随网络长大的群体肯定深有体会,而我更喜欢其中一句歌词,巅峰迎来看客的虚假。只有黑子永远不变化,黑子的努力令人动容。但蔡徐坤同时也要倚仗平台们、资本们、媒体们、品牌们,网络上的星火燎原,甚至还包含了我这个两万字的分析。一切时代的杂扰,造就了蔡徐坤这个旗帜。就像我书里的这四个台阶。但其实还有第五个隐藏台阶,你们总是忽略掉,让蔡徐坤成神的最重要的事力。蓦然回首,却是屏幕里的这个人。此片无眠,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