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卫星火速拍下翻船一幕,朝鲜驱逐舰“凶多吉少” #硬核深度计划

  • 唐驳虎主笔
  • 2天前

朝鲜驱逐舰翻船后,西方卫星火速拍下这一幕,难怪朝鲜领导人会勃然大怒,这艘五千吨级军舰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二十一日上午,朝鲜刚舰的军舰翻沉了,连卫星图,也迅速拍到了朝鲜罕见的第二天早上,公开这次重大事故背后也有无奈的因素,毕竟卫星时时刻刻就在头顶上盯着。在一个被全球关注的地缘热点地区,任何大型军事设施的异常都难以掩盖。而就在朝鲜公布这次事故后不久,西方卫星就拍到了舰体倾覆的画面。先说结论,只能说朝鲜领导人对此勃然大怒是有理由的。尽管船厂方面已经迅速用蓝色塑料布遮挡,但依旧清晰可见,庞大的军舰已经侧翻,船尾已经下水,而船头还留在岸上滑轨上,整个舰体还似乎出现了扭曲变形,看起来凶多吉少。当然,接下来凶多吉少的恐怕不止这艘驱逐舰,或许还有青津造船厂的负责人。最新消息显示,青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已被司法传唤。面对如此严重的侧翻事故,抢救工作无疑急剧挑战,直接拖拽几乎不可能。最可行的办法是,先在舰体下方插入气囊并充气,逐渐顶起浮正。然而,这一操作的前提是水深足够,以便气囊顺利进入舰体下侧,另外还需要对舰体进行密封和排水处理。单从十天前的卫星照片来看,该建建造完成度很低,很多开口并未完全封闭。水密舱门是否具备有效密封能力也存疑。更进一步的难题在于,后期的起伏与伏政作业将依赖重型浮钓设备,也就是大型海上起重船。整体来看,这类任务已超出常规维修范畴,属于专业的救捞作业。对中国这种世界首屈一指的海洋强国来说,一个振华三十就搞定了,南边七千吨的是月号都捞起来了,北边五千吨的驱逐舰不在话下。而对海洋力量非常薄弱的朝鲜,应该是没有这样的专业装备。朝鲜之前只有建造一千五百吨级护卫舰和万吨级货轮的能力,造船工业实力非常差。另外,从卫星图像分析,舰体倾斜角度之大,远超预期,水下结构明显受损。现在舰尾部分很可能已经长时间泡水,烟囱也可能进水,舰体基本处于报废状态,即便投入大量资源,修复周期也将极为漫长,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其功。更令人担忧的是,舰体受力不均可能导致整体变形,这种结构性损伤远比表面破损更为严重,毕竟,现代军舰的舰体强度不仅依赖龙骨,还涉及内部结构、壁板等关键部位。一旦这些结构在事故中受损,舰体的整体强度将大幅下降,即使舰体勉强扶正,内部结构是否完好仍存疑。尽管朝鲜领导人要求必须在六月下旬高级会议之前完成修复工作,然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首先,如果健体确实发生变形,即便能够扶正健体,短期内修复的可能性也不大,但需要考虑到的一点是,朝鲜领导人在事故后下达的是死命令,用一个月时间完成救捞和修复工作。他强调,尽快修复驱逐舰是直接关乎国家权威的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业务性问题。从这个强硬表态来看,似乎意味着这次舰体破损并未达到完全无法挽回的程度,仍有抢救的可能。如果朝鲜高层与技术人员确实在现场勘查后,提出了一个月内修复的具体要求,则说明外界对事故严重性的分析可能存在偏差。事实上,朝鲜官方刚刚出炉的调查报告是这么说的,驱逐舰没有船体破洞,船体右舷被刮削,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一定量的海水。调查组专家认定,抽出进水格式的海水从船台脱离船首部分,已修复舰船平衡性需要二至三天,修复前策需要十多天时间。这些文字的背后,真相俨然呼之欲出。也就是说,这艘军舰或许并非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作战舰艇,而是一个没有安装关键设备的空壳子,没有动力系统,没有完整电子设备,甚至没有基本的航行能力,仅仅是一个可漂浮的金属结构平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扶正和修复的难度确实会比想象中的小不少。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