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伦敦谈判各退一小步,中国给特朗普划了一条红线 #硬核深度计划

  • 唐驳虎主笔
  • 2天前

中美伦敦谈判后各退一小步,中国给特朗普画了一条红线。六月九日至十一日,中美在伦敦举行了新一轮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这是继瑞士日内瓦九十天关税暂停协议之后,双方为缓解贸易紧张局势的又一次关键对话。尽管谈判最终达成了原则性框架协议,总结下来就是中美各退一小步,但这个连谈两天总计十五个小时的成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两国在稀土出口、高科技产品限制等核心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据彭博社等美媒报道,中国已恢复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地区供应商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但明确限定仅限于民用用途,如磁铁、电机转子和相关零部件,并严禁用于军工生产。这一政策调整被视为中方在日内瓦共识基础上做出的有限让步,但并未动摇其不得用于与军事的红线。这条红线的存在,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显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美方原本希望借此缓解其国防工业对稀土供应链的依赖问题,如今却发现中方依然牢牢掌握着掐脖子的主动权。稀土作为现代高科技武器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雷达、导弹、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美国最拥有全球领先的军工体系,但在中重稀土加工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尽管近年来美国试图通过本土开采、回收旧设备等方式缓解供应压力,但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远不足以支撑其军备需求。作为交换,美国承诺将逐步解除对中国部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包括半导体设计软件、航空零部件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放松并不包括最尖端的人工智能芯片。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会主任哈塞特明确表示,英伟达最新款h二零a i芯片仍将维持对华出口禁令。以上这些都在表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遏制战略并未松动。自二零二二年以来,拜登及特朗普两届政府延续并强化了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尤其聚焦先进计算、超级计算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即便在当前缓和态势下,美方仍坚持对高端芯片实施选择性开放,意在维持其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战略产业的主导地位。经过两天,共计十五点五小时的高强度磋商,中美双方原则上达成了落实日内瓦共识的框架协议,并同意将稀土出口与高科技产品管制问题挂钩解决。具体措施尚需两国元首批准后推进,但已有迹象显示,协议内容较为保守,未能突破既有框架。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刚表示,会谈专业理性、深入、坦诚,双方都展现出稳住经贸关系的意愿。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则强调,此举旨在消除负面情绪,为后续推动积极合作奠定基础。然而,双方未发布联合声明,也未举行联合记者会,显示出彼此之间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互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到来的g七峰会或将因中美博弈而陷入僵局。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说法,本届峰会极有可能成为首届不发布联合声明的大会,原因之一是各国担心激怒中国,进而引发更严厉的稀土出口管制。事实上,若中国进一步收紧对日、韩、欧的稀土出口,将直接冲击欧洲新能源、电子制造等关键产业,甚至影响北约成员国的军备供应链。综上所述,中美在伦敦达成的协议框架只是关税战和科技战中的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的和解。中国在稀土领域适度放宽民用出口的同时,继续严格限制军用用途。而美国虽然放松部分高科技产品限制,却依旧死守高端芯片出口。尽力这种你让一点,我让一点的策略更多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全球供应链压力,并未触及两国在科技、地缘、意识形态等层面的根本矛盾。可以预见,未来的中美博弈仍将在边打边谈中持续进行。短期内,双方或许能通过局部妥协,维持低烈度竞争状态,但长期来看,围绕核心技术产业链重构、地缘影响力的战略较量只会愈发激烈。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在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实现自主可控,谁就能在未来全球秩序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稀土这个议题从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超越关税战乃至科技战本身。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