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基本确定不来北京看阅兵,中韩最终达成一致。韩国三号人物接过访华使命。韩联社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方曾邀请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而韩国则可能派国会议长与原值,即法律意义上的政坛三号人物代为出席。此外,韩国国会韩中议员联盟所属的部分议员届时也可能随行访华。韩中议员联盟于二零二二年十二月成立,由大约一百名国会议员组成,旨在加强中韩两国在立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另据韩国国会方面发布的消息,与原值周三在国会议长办公室与中国驻韩大使带兵会面,并收到了出席九三阅兵式的邀请函。距离九三阅兵式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了。这个时候,韩国国会议长收到中方的邀请函,基本上意味着李在明不会来了,而双方也都认可了这一折中的中方最初释放的是高规格邀请,一是希望借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这一纪念性、历史性的场合,给李在明时代的中韩关系开一个好头,扫出尹锡悦时代的阴霾。二、也是一种试探,看看李在明政府对中韩关系的态度到底会有多大的调整。如果是尹锡悦在任,几乎可以肯定不会亲自复华影的外交路线,是典型的对美靠拢,在中美博弈中明确选编战队。他甚至在不少公开讲话里,把中韩关系淡化为务实合作,更多是安全上紧贴美国和日本。所以,尹锡悦若接到邀请,大概率会直接婉拒,甚至连议长层级的代表团都未必愿意派。李在明肯定与尹锡悦不同,但中方想知道的是,面对国内在野党和美国方面的压力,李在明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以贯彻其平衡外交的理念。而李在明给出的答案是自己不去中国,但派三号出坞代为出现,让国会议长出面级别不低,但政治风险小很多。说白了,这是个降格但不失礼的做法。对李在明而言,亲自赴华可能会引发政治风险,但也不能完全对中国说不,所以选择让国会议长与原值来换人。防滑,保留了中方的面子,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余地。这种操作正好符合李在明的平衡外交路线。此外,国会议长带着国会议员一起来中国,这就相当于把政府外交和议会外交结合起来,既不会让中国觉得冷落了邀请,又能向国内和美国解释称,这是议会外交,不是政府转向。不得不说,李在明在富华这件事上的压力是真的很大。一方面,韩国的在野党以及清尹锡悦的残余势力,动不动就给他扣上清华派的帽子。总统大选期间,李在明在谈及台海问题时表示,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只需把自己发展好,对大陆和台湾都说声谢谢就够了。而就因为这句话,李在明在电视辩论会上被其他对手围攻,当场被打成了清华派。对此,李在明回应道,韩国应根据国家利益与中国发展合作关系,而非受制于外部压力。给人贴清华派的标签很不妥。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态势,也使得李在明无法像十年前的朴槿惠那样,顶着来自华盛顿的不满前往北京。大家都知道,当年朴槿惠是亲自来北京参加九三大阅兵,还与中方领导人并肩站在天门城楼上,那是非常高调的政治动作,象征着中韩关系的蜜月期。当时,奥巴马政府虽然对此有意见,但韩国的战略回旋余地比现在大得多。十年过去了,中美关系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韩国来说,这也意味着自己能够灵活操作的空间比十年前小了许多。李在明暂时来不了中国,但中韩元首的会面我们应该不会等太久。今年十月底,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韩国举行。不出意外的话,中美元首应该都会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