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九国谴责以色列、印度宁愿当逃兵,和上合划清界限,也不愿为伊朗仗义直言。伊朗估计也没想到,上个月才跟印度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结果这么快就被莫迪卖得一干二净。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不断升级之时,上合组织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行为,并强调有关侵略行为严重违反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损害伊朗主权,对伊朗人民和政府表达深切同情。伊朗既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在这件事上也属于受害者的角色。因此,上合组织自然会站在伊朗一边。然而,就在上合组织发表声明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印度方面赶紧发声澄清自己与上合谴责以色列的声明无关。印度外交部是这么说的,上合组织就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近期事态发展发表了一份声明。印度没有参与上合组织有关这份声明的任何讨论。请注意,上合组织在声明中直接点名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属于侵略行为,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性质非常恶劣。而印度在声明中仅用有关事态一笔带过,轻描淡写。作为上合组织的一员,印度却与上合的声明保持距离,生怕因此事得罪了以色列和美国。不得不说,这种行为真的很。印度论在外交上的左右横跳,莫迪政府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伊朗人似乎不懂,这也是整件事中最讽刺的一点。就在上个月九日,也就是那场巴基斯坦胖揍印度的武器空战。两天后,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就访问了印度,两国在新德里签署了伊朗与印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尽管协议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等非敏感领域,但这份协议当时也被视为伊朗在外交上的重要转向。不再压铸中俄一头,而是更加多元化,为美伊签署核协议后的新局面做准备。此次协议签署的时间也值得细品。印巴空战虽然是在五月七日打的,但实际上双方早在四月底开始就在边境附近发生了交火,一直打到五月十日双方才停火。考虑到印巴两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中伊之间的关系,伊朗外长在这个时候去印度显得不合时宜,更别说还签署这种高调的合作协议。就算是定好了的议程,也可以至少等半个月再去。不同于领导人外长级别的行程调整很正常。简单来说,在印巴还在打的时候,伊朗跑过去跟印度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意味着什么。王晓乐说,是赌巴基斯坦必败,往大了说就是误判整个国际局势。伊朗是印度为赢家,但印度并不认为伊朗会成为此次利益冲突的赢家。莫迪政府从来只站在利益一方,站在赢家一方投机主义之上。在这条原则面前,什么双边、多边协议,抑或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名头都不管用。值得一提的是,与印度和伊朗一样,中国和巴基斯坦也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如果把两者放到一起,对比来看,高下立判,含金量差的太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印度,之所以能与伊朗签这个协议,也是判断将来伊朗能与美国达成协议,与整个西方世界和解,这样自己也能抢先一步。在西方解除制裁后,迅速恢复自伊朗的石油进口,同时加速建设自己运营的伊朗恰巴哈尔港。然而,就目前的中东局势来看,伊朗短时间内与西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了。以色列发动袭击后,伊朗方面已经宣布无限期暂停与美国之间的核谈判。既然每一段时间内谈不下来,那么对印度来说,伊朗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合作价值。莫迪政府是绝对不可能因为伊朗而忤逆得罪西方的。比如无视制裁进口伊朗石油,印度能大量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也是因为有西方的默许。言归正传,印度这次不仅背刺了伊朗,同时也再次展现其在上合组织中所扮演的负面角色。自二零一七年加入上合组织以来,印度始终是那个最不稳定的因素,其举动包括,但不仅限于缺席关键会议,反对上合扩员,在上合之外另起炉灶,搞所谓全球南方国家之声。尤其是近几年来,印度越来越不重视,是上合组织的议程。去年七月的上合元首峰会和十月上合国家领导人峰会,莫迪正常都应该出席。或者最起码挑一个去,结果两次都没去拍。外长等高级官员代为出席。说实话,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既然印度处处要跟上合组织保持距离,到处投机,那么迟早有一天上合组织可能也会考虑与印度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