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半年后,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中方的反制会这么疼。数十亿美元订单归零的代价,正在由特朗普最狂热的支持者自己承担。路透社不久前援引业内人士的话报道称,由于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导致出口停止,加上南美大豆迅速填补缺口,美国农民在大豆的主要销售季节过半时已经错失了数十亿美元的对华销售额。两位大豆贸易商透露,中国进口商已经预订了十月份装运的七百四十万吨大豆,主要来自南美,占中国,当月预计需求的百分之九十五。与此同时,十一月份也有一百万吨大豆被预定装运,占预期进口量的百分之十五。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则指出,九月是美国大豆的收获季,但历来是最大买家的中国却未下一单。美国斗农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形势。他说,每年美国大豆产量的四分之一都要出口到中国,而一般来讲,在九月份的这个时间点,至少应当有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的美国大豆已经登记出口到中国,而现在则是一笔订单都没有。另一位驻新加坡的贸易商表示,去年同期的时候,中国买家已经从美国预订了超过一千二百万吨大豆,而现在是零。这导致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下降到五年的最低点附近,而巴西大豆的价格则一路被推高。大豆这个东西平时我们可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它毕竟不像手机、汽车、芯片、能源那样直观。但在中美围绕关税的博弈中,大豆却是重中之重。对中国来说,大豆是主要的食用油来源,也是养猪、养鸡的饲料核心。而对美国来说,大豆是农业出口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指着这块。所以当中国买家把进口大豆订单从美国转到巴西、阿根廷的时候,美国豆农立马就哀嚎一,这不是纸面数字的损失,而是真真切切砸在农民饭碗里的问题。回顾过去几轮中美谈判,虽然两国之间的关税税率稳定了下来,但在正式协议没有达成之前,局面依旧是剑拔弩张。关税对关税反制对反制,这就导致局面拖下去,谁也不愿意率先松口。问题是农产品出口不像高科技产品那样,订单可以延迟,库存,可以消化大豆这种东西,它就是有季节性的,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另外大豆不是芯片,过了这村也有别的店。现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已经成功填补了中国的需求空缺。美国这一季的大豆就算未来谈判有点转机,已经损失的部分也没办法再追回。美国农民的心态可以说是夹在中间最痛的那一环。他们投票的时候,作为maga的基本盘,大多选择支持特朗普,希望通过强硬谈判获得更多利益结果。现在倒好,自己的生意首先成了中美关税战的牺牲品。因此,这不仅一笔经济账,也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关心的一笔政治账。在美国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和农民组织站出来表达不满,他们直接点名特朗普政府,强调关税战让美国农民成了最大的输家。其实,二零一八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几乎暂停了从美国进口大豆,美国中西部农民损失惨重,怨声载道。特朗普政府担心这些自己的铁票仓出问题,于是赶紧让政府掏钱来补贴。当时,美国农业部启动了一个名叫市场促进计划的项目,总额最初是一百二十亿美元,后来又追加到一百六十亿美元。有人估算单是豆农就分到了补贴的一半以上。为了保住票仓,特朗普的行动力是真的强,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种打补丁的方式不可能长久。就算特朗普政府今年继续发补贴,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中国一旦实现了采购渠道多元化,就一定会分散风险,不再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国。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特朗普首次上台前的二零一六年中国进口的大豆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来自美国。而到了八年后的二零二四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二十。这里的逻辑很简单,国际贸易里长期合作关系一旦被打断,要再恢复可不容易。中国的大豆进口转向南美国家后,和当地供应商建立了新的合作渠道。这些渠道会长期存在,即便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中国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把近一半的订单都给美国了。回头再看这场中美关税战,赢家和输家已经逐渐分明,中方的反制威力开始显现。中国通过及时调整进口渠道,稳住了国内大豆的供应,巴西等国顺势接单,获利颇丰。而美国农民则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最大的牺牲品。不论这场关税战的结果如何,中美又会达成怎样的协议,有一点都是肯定的。谁忽视市场规律,谁就得为此买单。美国农民已经用最直观的损失提醒了整个美国社会,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激昂口号下,要为关税战付出代价的是每一个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