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着驱逐舰下水失败,朝鲜领导人“现场震怒” #硬核深度计划

  • 唐驳虎主笔
  • 2天前

朝鲜驱逐舰下水出大事了,目睹了全过程的朝鲜领导人在震怒之下要求彻查到底,同时也给了造船厂最后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五月二十一日,朝鲜在东海岸的清津造船厂为该国新建的第二艘五千吨级驱逐舰举行下水仪式。但因操作失误导致船体失衡,最终未能成功下水,部分区域破孔。这不仅让全程目睹了这一事故的朝鲜领导人当场震怒,下令彻查并限期修复,也暴露出朝鲜军工体系在技术、能力、管理流程和基础设施上的多重短板。据朝鲜官方通报,这次事故是由于底盘移动速度不一致,导致船尾滑板先脱离搁浅。而船艏部分为顺利脱离船台,造成船体倾斜甚至局部破损,该舰并未完全伏乞,而是卡在滑道中间,部分船底已出现明显破口。从技术角度分析,这种侧滑下水方式本身就存在较高风险,不同于传统的船屋、造船或纵向下水方式。侧滑下水需要极高的同步性和轨道润滑性,否则极易因受力不均而导致帆船青筋。造船厂采用的是简易滑架结构,设备老化、维护不足的问题早已暴露无疑。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事故中,船体可能已经受损严重,若龙骨变形,短期内修复难度极大。以美军经验为例,类似损伤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基础修复。而朝鲜领导人在震怒之下,要求必须在六月完成修复工作,这无疑给本就脆弱的造船体系带来了更大压力。在船舶建造与下水过程中,不同方式的安全性和风险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最稳妥的方式是船屋造船直接注水式下水。相比之下,最具风险的则是侧滑下水,也就是让舰船横向滑进水里。这种方式冲击力大,而且船体在横向的稳定性远远不如纵向,极易导致船体倾覆,甚至沉默。这次朝鲜清津造船厂正式采用了侧滑下水方式,结果出现了严重的轨道不同步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系统故障,也可能是人为操作不当。就像家里老旧的推拉窗或晾衣架,在缺乏润滑或年久失修的情况下,原本应同步运行的部件会出现错位。相比于负责首件催弦号建造的南浦造船厂,这次出事的清津造船厂位于朝鲜东海岸,主要负责中小型舰艇建造与维修任务。虽然近年来通过与俄罗斯合作获得了一些技术支持,但在大型舰艇建造方面仍显薄弱。青筋造船厂依赖简陋的滑道系统建造朝鲜第二艘五千吨驱逐舰。从技术角度看,策划下水本就风险较高,若再叠加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失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朝鲜此次事故正是这一系列隐患集中爆发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何同一型号的两艘舰只在不同地点建造,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般认为,朝鲜计划把两艘催弦级驱逐舰分别配送给东海舰队和西海舰队作为各自旗舰使用。然而,考虑到目前二号舰的状态以及一号舰尚未完成海事的事实,短期内实现双舰协同的可能性并不高。更有可能的是,这两艘舰只是朝鲜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符号,意在对外展示国防工业成就,对内提振军心士气。尤其是在当前半岛局势紧张,美韩联合军演频繁的背景下,朝鲜希望通过高调亮相新型战舰来强化自身的战略威慑力。面对领导人的严令,青金造船厂必须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但现实情况极为严峻,如果龙骨受损,则修复周期远超预期。即便仅是船底局部破损,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焊接、密封、排水等作业。与此同时,崔咸号虽已完成首次试射,但其是否具备真正的战斗能力仍有待验证。更何况,朝鲜海军长期以来以近海防御为主,缺乏远洋训练和实战经验。即便装备先进舰艇短期内也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朝鲜试图通过崔贤级驱逐舰展现其军事崛起的雄心,但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始终制约其发展。

🔥 热门活动

添加小助手微信「yh8000m」,领取免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