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仍然相信,中国,俄情报部门给他递上的秘密报告,无法动摇中俄关系的整体大局。美媒纽约时报不久前称,他们拿到了一份来自俄罗斯情报部门的绝密文件,这份文件将中国成为敌人,并警告中国对俄罗斯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份文件长达八页,详细列出了这些所谓威胁以及俄罗斯已经采取以及可能会采取的哪些应对措施。该文件由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行动部第七处编写,该处主要负责中国及亚洲方向的事务。其中提到,早在二零二二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俄联邦安全局就批准了一项预防计划。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将所有军事和谍报资源转移到乌克兰附近,从而不可避免导致东方的后方空虚。该文件没有注明详细日期,但纽约时报认为,结合上文来看,该文件应该是在二零二三年末至二零二四年初起草的。纽约时报称,他们是从一个黑客组织手中拿到了这份文件,但对方没有透露具体的获取方式,因此情报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核实。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报记者将这份文件分享给了六家西方情报机构,所有机构均认为这份文件是真实的。先抛开文件的真假不谈,俄罗斯的反应就很耐人询问。面对询问,克里姆林宫拒绝置评不否定,也不肯定,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也不免被各路西方分析放大解读,还是得从这份文件的真假说起。简单来说,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这就是纽约时报放出来的假新闻,之前,他们不是没有这样的操作。七的特朗普直奔纽约时报,是假新闻制造机。第二种可能,这是俄罗斯故意泄露的假文件,欺骗战术,误导西方对中俄关系的判断。第三种,可能,这份文件的确是真的,但这只是俄罗斯安全部门中一些人的意见,不能代表普京本人和克里姆林宫的意志。这种可能的概率不小。刚才也提到了,根据纽约时报的描述,这份文件是由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行动部第七处编写的。而该部门的业务就是负责中国及亚洲方向。那么带入第七处的角度来看,逻辑就非常清楚了。如果不把南方的强大邻居描述成敌人或者严重的威胁,那么该部门存在的意义和在经费又从哪里来?同理,负责美国的部门会把美国描述成反俄先锋。负责欧洲的部门会把欧盟描述成新纳粹主义的庇护者。负责非洲的部门则会把非洲描述成未来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至于俄罗斯未来会更侧重哪个方向,相关资源如何分配,则是由普京本人来决定的。而在对话战略的问题上,普京显然没有采纳第七处的建议或者其他类似的观点。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意见,但普京在整体上仍然相信,中国坚持推动两国间在多个领域的深化合作,以小见大。实际上,俄罗斯长期以来都有这样的讨论,即应该将中国视作对手威胁还是朋友或合作伙伴,从民间到高层,从学术界到外交精英圈子。关于中国的观点分歧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哪怕是现在选择相信中国的普京,在二十多年前也抱着怀疑的态度。二零零零年,刚刚当上总统的普京就曾公开推测,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移民的涌入,在未来一代或两代人后,黑龙江的俄罗斯一侧地区将会是哪种语言占优势?是俄语还是汉语,这种对中国的怀疑态度,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俄罗斯国内的主流。而到了第二个十年,随着俄罗斯对北约东扩越来越不满,加上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这种观点的声量才逐渐降低。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对中国的怀疑的态度在官方层面彻底消失了。但以民间舆论或者是以这种秘密报告的形式出现,还是有可能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俄罗斯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向东看转向的太快,相关政策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在思想上的转变速度。哪怕中俄关系已经发展到历史高点,哪怕俄罗斯这几年来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与中国深化合作的红利。但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的确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甚至就是无法改变的。只能等下一代人。其实普京本人到底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在过去这些年里改变了多少,外界也不清楚。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已经形成,就算克里姆林宫存在对中国的某些担忧,但为了顾及大局,他们也得暂时放下,最多只能做到留个心眼这种微妙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