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猛攻十日给俄罗斯的后方带来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百万俄军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八月下旬开始,乌克兰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发起了一场釜底抽薪的精准打击。从十八号到二十八号,在短短十天内,乌军无人机部队与特种作战力量协同作战,对俄罗斯纵深腹地的炼油厂和输油枢纽发动了多轮饱和式攻击,系统性和精准度震惊世界。这场攻势的目标明确,不追求摧毁油田,而是集中火力瘫痪,将原油转化为成品油的咽喉。炼油厂最新数据显示,乌克兰无人机在十天连续袭击了十二场俄罗斯炼油厂,主要袭击目标包括八月十八日袭击位于坦波夫地区的德鲁日巴输油管道尼克尔斯科耶泵站。这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石油的关键节点,导致像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两个欧盟最后仍在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供应中断。八月二十日,攻击罗斯托夫州的新沙赫廷斯基炼油厂,该厂年加工能力约七百五十万吨。八月二十四日,袭击萨马拉州的塞兹兰炼油厂,该厂年加工能力约八百五十万吨。八月二十七日,成功炸毁梁赞莫斯科主输油管道,导致向首都莫斯科供应燃油的主动脉被切断。八月二十八日,乌军无人机编队发动总攻,同时袭击萨马拉州的古比雪夫炼油厂和辛库比雪夫斯克炼油厂以及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阿菲普斯基炼油厂,袭击造成多处油罐起火爆炸,火势持续不断。这一连串打击使得俄罗斯在短短十天内丧失了超过百分之二十一的炼油能力,相当于每天损失超过一百一十万桶汽油、柴油等关键成品油对俄罗斯的战争、经济和名声造成了重大打击。这场攻势的成功扭转了乌克兰在国际舆论中无牌可打的困境。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当面讽刺泽连斯基手里没牌,但如今乌克兰通过自主研发的远程无人机和射程达三千公里的国产巡航导弹,把打击范围覆盖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绝大多数炼油设施。这些武器成本低廉,可集群出动,专门针对炼油厂这类结构复杂、易燃、易爆的脆弱目标。乌克兰的战术极其高明,不求一击致命,但求持续破坏。俄罗斯有设备生产能力吗?很多关键设备是需要进口的,而且都是战前指定采购的西方的石油设备。俄罗斯炼油厂对西方技术依赖严重,如今只能依靠第三国替代零件,但在复杂工序上仍有差距,替换西方零部件需要重新调整,整套系统修复难度极高。通过反复袭击,不仅造成直接物理损伤,更利用西方制裁导致的西方关键零部件断供,是俄方修复过程变得异常漫长和困难,将短期停产转化为长期减产,极大的放大了打击效果。这场能源战已对俄罗斯造成深远影响,首先,国内燃料市场陷入严重危机。尽管俄罗斯政府紧急把汽油出口禁令延长至十月底,但梁赞莫斯科管道的损毁导致首都圈燃料供应紧张,全国多地加油站出现排长队,限量购买,甚至无有可加的现象。九十五号汽油批发价在八月内飙升超过百分之五十,直接推高了通货膨胀和民众生活成本。其次,军事后勤受到严重威胁,被摧毁的俄乌边境炼油厂,如阿菲普斯基炼油厂,正是为俄罗斯军队提供燃料的关键节点。失去这些供应,前线部队的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从远东到克里米亚,这场能源危机的阴影正笼罩着俄罗斯。面对持续的打击,俄罗斯国内一片哗然。有人指则防空系统性能不佳,领导层无能。评论指出,过去被认为安全的设施如今也在打击范围之内,要从加里宁格勒到远东,同时保护所有炼油厂几乎不可能。尽管有。俄方分析认为,俄罗斯凭借产能冗余上能维持,但这种观点显然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百分之二十一的炼油能力损失暴露了俄罗斯能源网络的致命弱点。在战争长期化、制裁持续的压力下,这种小刀割肉式的持续打击,在对俄罗斯物流和能源枢纽施加系统性压力的同时,也将不断消耗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和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