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轮交锋还没开始,特朗普提前漏了怯,美国未战先败一局。美国财政部日前宣布,美方谈判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于下周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同中方高层进行第四轮经贸谈判。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双方将围绕贸易、经济、国家安全等议题进行磋商。在谈判结束后,贝森特将前往伦敦与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特朗普会合。也就是说,在谈判结束后,贝森特将能够立刻当面向特朗普做汇报。截至目前,中方尚未确认或官宣相关消息,而就在美方宣布谈判消息的不久前,本周二晚,中美两国防长进行了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的首次通话。次日,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通话。如此密集的中美高层通话,自特朗普二点零时期以来也是头一遭。而就在外长通话结束的第二天,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便有了效,不得不说,这比外界此前预计的要快得多。七月底,中美第三轮谈判结束后,贝森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第四轮谈判可能会在两到三个月内举行。结合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十月底举行的时间节点,以及中美最高层可能会在峰会期间举行会晤的种种消息。所以一般认为,中美第四轮谈判会在峰会前夕举行,以作为最高层会晤的铺垫。没想到,仅一个多月后,中美第四轮谈判就有了消息。美国财政部虽然只是说下周举行,但考虑到贝森特的欧洲之行十八日周四就要结束,那么这场谈判最晚也得十七日周三举行。而前三轮中美谈判都持续了两天,因此可以推测,第四轮谈判大概率也得持续两天。这么算的话,那最晚也得周二就举行了。从最近种种迹象来看,第四轮谈判之所以比外界预期的要早,是因为美方的急迫心态。上个月底,中方经贸谈判关键成员、商务部副部长李成刚访问华盛顿,与美方经贸高级官员举行会晤。根据华尔街日报后来的爆料,中方在谈判中采取的姿态是,只谈不让。一位知情人士称,在八月底的华盛顿会谈中,中方重申了自己的要求,即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放宽美国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而与此同时,中方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实质性账户或回报。而就在这场会谈前不久,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国一个大豆产业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中美农业合作英云笼罩。正如谢锋大使所言,根据美国大豆协会的说法,尽管美国大豆已经进入九月的收获季,但曾经的最大买家中国却未下一单,几乎全部订单都转移到了巴西等南美国家。而且就算未来中国买家重新恢复购买,美国农民也至少已经错失了数十亿美元的订单。从宏观来看,最新的经济数据也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了谈判上的压力。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显示,八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百分之二点九,而核心c p i也保持在百分之三点一的高位。这意味着,即便剔除食品与能源的短期波动,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依旧在抬头,通胀抬头不仅让民众的不满情绪加剧,也让美联储陷入两难。如果继续维持高利率来压制物价,就可能进一步拖累投资和就业。但若屈服于特朗普的压力,把降息的步子迈得太大。比如,在下一次美联储会议上宣布降低五十个基点,则有可能让通胀快速加剧。更致命的是,就业市场也传来疲弱信号。八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近二点二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更是上升到百分之四点三,创下近几年的新高。与此同时,前几个月的就业数据还被集体修正下调,这表明,美国此前所谓的劳动力市场韧性很可能被高估。就业走弱意味着民众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下降,消费支出随之收缩,而消费恰恰是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通胀高企与就业不振这两个指标叠加在一起,直接形成了智障的阴影。而面对这些糟糕的数据,贝森特只能在媒体镜头前嘴硬道,经济中的确存在一些分配问题。美国经济将在第四季度加速,二零二六年可能将是经济繁荣的一年。实际上,这样的陈词滥调,我们几个月就听过类似的。今年三月,特朗普的关税威胁造成美国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之时,贝森特曾表示,美国经济需要一段过渡期排毒期,结果毒不仅没排,反而越积累越多,过渡期直接延长到明年,好日子还在后头。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中美谈判的急迫心态就不难理解了。作为美方谈判牵头人的贝森特很清楚,时间并不站在自己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