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这十天,先把国际油价打崩了。时隔四年多,自二零二零年的疫情之后,布伦特原油价格首次跌破每桶六十美元,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更是跌至五十三美元。这些数字不仅仅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体现,更是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特朗普再次挥舞关税大棒,不仅让国际贸易陷入萎缩,也让能源市场乃至俄乌战争的天平倾斜了。而在这场风暴中,俄罗斯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从油价暴跌到企业破产潮,从通胀失控到财政枯竭,又一次给普京政府敲响了警钟。石油出口收入是俄罗斯经济的根本支柱,直接收入就占到联邦财政的一半以上。考虑到俄罗斯经济的内循环,也仰赖石油出口带来的收入,可以说,俄罗斯的命运完全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然而,在特朗普发动的全球贸易战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迅速疲软,能源价格持续低迷。目前,西伯利亚优质石油实际售价不到五十美元,而综合开采成本已接近四十美元。这意味着,即使勉强维持生产,利润空间也极为有限。更糟糕的是,由于西方制裁导致技术更新滞后,俄罗斯的开采成本还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乌拉尔原油的主要买家印度因为美国二级制裁影响,运输费用飙升至原来的七倍。遗传运价从一百五十万美元涨到一千万美元,这批原本就亏损的石油,如今更加无人问津。祸不单行,在美国和自身利益的推动下,沙特等其他主要产油国还将增产,是由输出国组织四月三日发表声明,三个产油国决定自今年五月起日均增产四十一万桶,这个增产量远高于市场预期,至与天然气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今年三月,美国要求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从每千立方米两百五十美元降至一百五十美元。虽然这个价格仍能覆盖部分运营成本,但考虑到管道建设投入的五百五十亿美元是沉没成本,俄罗斯的实际收益将进一步缩水。随着油气收入锐减,俄罗斯的金库、国家福利基金已经消耗了百分之七十,仅剩四百亿美元。一旦能源收入断崖式下滑,整个国家的运行机制都将陷入瘫痪。为了填补财政窟窿,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包括提高企业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关税。以中俄贸易为例,二零二四年双边贸易额约为二千三百亿美元,其中俄罗斯竟然抽取了七百亿美元的关税。这种劫泽而渔的做法,直接加速了企业的倒闭潮。数据显示,二零二三年,俄罗斯有四点七万家企业破产,二零二四年增至五点二万家。预计二零二五年将所剩无几。另外,俄罗斯央行的利率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二的高位,而企业所得税率则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增值税为百分之二十。这样的政策组合权使得绝大多数非军工企业难以存活。瑞典经济学家甚至预测,今年秋天俄罗斯可能遭遇流动性枯竭,届时只能通过配给制来维持基本生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俄罗斯通胀率已达百分之十,一旦油气收入大幅下降,并叠加企业破产潮,通胀很可能迅速失控,最终引发社会动荡,与俄罗斯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和乌克兰却在此次危机中找到了新的机遇。首先,由于美国的打压和冷落,欧洲已经决定五年投入八千亿欧元重建军工产业。通过加大军备投资,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巩固欧洲的防务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其次,乌克兰迎来了难得的丰收之年。一方面,美国重新加强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另一方面,欧洲内部对于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为乌克兰农业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欧洲抓住了转型机遇,乌克兰获得了喘息空间。可以说,这场能源与经济危机正在悄然改变,俄乌冲突的长期走向。特朗普的关税寨犹如一场蝴蝶效应,搅动了全球能源市场,也让俄罗斯付出了惨痛代价。当布伦特原油跌破六十美元,当乌拉尔原油无人问津,当俄罗斯企业纷纷破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一国家的衰落,更是全球秩序重塑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国际能源市场将持续低迷,全球经济也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对于那些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而对于呢那些善于适应变化的国家,则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形势比人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唯有顺势而为,坚忍不拔者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