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在黑龙江边上看着对岸的中国,当场下达一条死命令,连通中国的边境口岸,必须在年底前建成。俄总理米舒斯金不久前对远东地区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视察了位于中俄边境的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卡尼库尔干口岸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与中国的黑河市隔黑龙江相望。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制于基础设施匮乏与双边贸易规模限制,该口岸功能有限。布拉格维申斯克作为州首府,其传统边境贸易活动主要依赖核运及季节性浮桥,效率与运量存在显著瓶颈。二零二二年六月,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黑龙江大桥正式通车。该口岸也与我国的黑河公路口岸正式开通。货运通道。大桥开通后,卡尼库尔干口岸迅速承担起重要的货运职能。它有效分流了几个中俄传统口岸的压,为俄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短、更直接、更可控的物流路径。据俄罗斯远东海关数据,自开通至今年七月的三年时间以来,通过跨境大桥通道的车辆总数已超过十七万辆,日均过货量较开通初期已增长超百分之二百。要知道,卡尼库尔干口岸目前还是按照临时方案运行的,俄方一侧的永久性公路口岸目前仍在建设当中。米舒斯金也在视察中对当地政府官员下了一条死命令。这是远东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设施,它将有效增加黑龙江大桥的运输量,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不能失去目前的发展势头。在西方制裁导致俄欧贸易链几乎断裂的背景下,俄罗斯加速推进向东看的经济战略转型。而连接黑河的卡尼库尔干口岸,正是这一战略在远东地区落地的关建基础设施节点。俄罗斯总理的亲自视察则是对该通道战略地位的最高级别背书,宣示俄方将不遗余力确保其高效运转和持续升级,并对中方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克里姆林宫将在最高层面直接关注,解决远东地区的物流瓶颈,并推动两国贸易联系的进一步发展。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莫斯科高层现在有多么重视中俄边境物流通道的建设,就显得当年他们犯下的战略错误有多么严重。刚才也提到了卡尼库尔干口岸与黑河口岸的联联通,与黑龙江公路大桥的开通直接相关。但实际上,若当年俄罗斯人能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这条两国间的物流通道或许能够提前近二十年打通,而不是拖拖拉拉。一直等到俄乌冲突爆发后,黑龙江大桥的构想诞生于冷战坚冰出荣的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从一九八八年就开始讨论关于建设一座大桥来连通黑龙江两岸的可能性方案。苏联解体后,中方继续同俄罗斯进行谈判。一九九四年九月,两国领导人直接就该项目交换意见。在围绕投资分摊、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多轮外交博弈后,次年一月,双方正式签订修建大桥的协议。然而,协议签署后,这座大桥的修建却陷入了长达近二十年的休眠期。回顾那段历史,我们现在可以说问题大概率是出在俄方一边。九十年代的俄罗斯仍深陷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困局,没有精力和资源顾及远东。到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二人转时代,俄罗斯的经济虽然恢复元气,但远东地区仍不是莫斯科的工作重心,向西看,仍是当时俄罗斯社会上下的主流思潮。直到二零一四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面对西方制裁,远东地区的议程才开始加速上马大桥谈判重启。二零一五年九月,普京在出席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时候,与中方最高层共同见证大桥建设新协议的签署。值得一提的是,在二零二二年大桥通车后不久,俄方便主动提出希望将黑龙江大桥的运行时间从每日十六小时改为全天候。原因是物流量太大,俄方一侧处理不过来。俄罗斯人主动提出加班的情况真是相当罕见,足以说明很多问题。黑龙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的次年四月,中方宣布,俄罗斯的海参崴港将作为中国内贸货物的中转口岸。去年五月,图们江入海口问题被写入中俄联合声明中,双方将同朝鲜围绕此事进行建设性对话。十一月,普京正式批准俄罗斯政府关于同中方合作开发黑瞎子岛的提议。言归正传,虽然大桥已经建成,口岸已经连通,计划被提上日程,但对俄方来说,他们要做的工作依然有很多,任重而道远。俄罗斯整个远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现在都有待加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才能跟上中方一侧的运行效率。俄罗斯总理亲自视察也好,普京亲自批准,下令也罢,最重要的还是俄罗斯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