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首次外访,选择了日本,这一举动本身就足以在韩国政坛投下一颗震撼弹。他成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日本作为首个正式访问国的领导人,甚至把美国排在了其后。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访问距离日本无条件投降八十周年纪念日仅过去八天,在民族主义情绪依然高涨的韩国,选择在此时高调访日,无异于向国内亲日派释放最强信号,同时也向中国传递了一个冰冷的外交排序。美日同盟优先于中韩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不是一次简单的礼节性访问。李在明在短短数月内已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两次会面,并会见了前首相菅义伟。如此密集的互动远超对华外交的节奏。而在李在明政府的外交日程上,访华时间至今未定,仅派遣特使先行冷淡态度与对日的热落形成天壤之别。这清晰的表明,新一届韩国政府已把修复和深化韩日关系放到了外交战略的绝对核心。李在明这次转身,戏剧性更是令人瞠目。在也是他是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反日斗士。他把日本排放核废水称为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开端,并以此为由发起绝世抗议。他抨击美、日、韩军事合作,警告旭日旗将再次飘扬在韩国上空。他曾说,朴槿惠政府与日本达成的关于解决韩国慰安妇问题的协议是政治阴谋。他甚至把尹锡悦任命亲日人士作为弹劾理由,把对日关系作为攻击政敌的武器。当时的李在明每一句煽动性言论都是为了在选举中牢牢抓住基本盘选民。然而,一旦选票到手,权力在握,这位昔日的斗士便迅速蜕变为现实。政治家。他轻描淡写地把过去的言论归结为针对尹锡悦个人,他转而宣称,美、日、韩同盟必须强化与巩固。过去尹西月签署的韩日协议不可能被推翻、作废,并高呼日本是非常重要的伙伴。他甚至计划与石破茂签署新的韩日共同宣言,意图把双边关系推向新高。这种从敌对到伙伴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摆脱过去的政治包袱,以务实之名,行清美日之时,李在明为何敢如此大胆的背叛?基本盘答案在于,韩国独特的总统制度,韩国总统任期五年,且不得连任。这意味着,李在明无需为连任而战,他的政治命运在二零二八年国会选举前几乎不受民意波动的掣肘。他可以像一位五年国王在任期的前三年完全掌控国政,不必过分担忧选民的愤怒,这与需要连任的美国总统形成鲜明对比。正因如此,李在明才敢于在对日政策上做出如此惊人的掉头。因为他知道得罪部分支持者,并不会立即危及他的权利。当然,除了制度原因外,还有经济安全等原因。这正如被李在明推翻的尹锡悦的主张,别计较历史了。现在地缘政治这么险峻,韩国只能和日本结盟。而现在李在明在上台之后,也迅速走上了影戏院的老路,继承了影戏院的对日战略思维。然而,这场豪赌的风险极高。李在明的亲日路线不仅疏远了国内的民族主义力量,更在战略上把韩国彻底榜上。美日战车主动放弃了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宝贵空间,当中国被置于外交议程的末位。李在明的现实主义正将韩国推向一个危险的深渊。从李明博、朴槿惠到尹锡悦,韩国总统的执政轨迹,反复揭示了一个残酷的规律,一旦韩国把将战略自主拱手让,与外部强权总统个人的政治命运便注定与系统性危机相伴,他或许赢得了短期的权力稳固,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韩国长远的战略自主与半岛的和平稳定。这场豪赌究竟是明智的转身还是致命的误判?历史终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