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还没接到北京打的电话。面对中美无法通过谈判结束贸易战的可能性,特朗普已经想好了最坏的打算。多位消息人士日前向美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表示,特朗普政府官员已经意识到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将导致未来供应链的紧张。作为应对,如果中美将来无法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美国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来紧急处理供应链危机。消息人士称,工作组的具体成员尚未最终确定,但可能会包括副总统万斯、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以及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针对供应链问题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其实,以前拜登政府就用过类似的招数。二零二三年十一月,拜登宣布成立白宫供应链认委员会,时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沙利文挂帅农业部、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等超过二十个政府部门参与主要行动近三十项。这个委员会看似没有针对中国,但实际上主要矛头就是对准中国。在白宫公布的纲领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强与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合作,加强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合作,以及加强与全球伙伴的合作。但就是没有提到中国,拜登之所以成立这个委员会,是因为美国当时刚刚经历了持续近两年的供应链危机。受疫情对华关税、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大规模货币财政刺激措施的影响,自二零二一年底开始,全球多国爆发供应链危机,其中美国的情况最为严重。二零二二年年中,美国的通胀率一度达到超过百分之九的四十年来最高水平。毫不夸张说,这两年的供应链危机,以及拜登政府的应对不力,是民主党输掉二零二四年大选的关键原因。即使拜登政府事后亡羊补牢,成立了专门的供应链委员会,最终也无济于事。拜登的惨重教训特朗普政府是看在眼里的。如果高额的对话,关税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再叠加经济衰退的预期,美国接下来很可能将面临最糟糕的经济智障危机。相比一般的通胀或紧缩,智障处理起来要棘手的多。经济增长停止的同时,通货膨胀持续处于高位,物价上升,一旦美国经济陷入滞障,特朗普接下来雄心勃勃的减税计划就很难行得通了。二零一七年,特朗普曾将联邦企业所得税从百分之三十五降到了百分之二十一,当年的美国金融市场也因此一片繁荣。这次重返白宫,特朗普也承诺在今年年底前将企业税降至百分之十五。此外,他还打算取消被小费、加班费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征税。值得一提的是,上次美国经济面临滞胀困境,还是尼克松执政的一九七一年,当时尼克松强硬施压,美联储,要求美联储大幅降息,后者最终向尼克松妥协,将基准利率从百分之五降到百分之三点五。如今,特朗普同样也要求美联储降息,而这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妥协,现在已经逼得特朗普要想尽办法绕过法律,提前把他赶下台。视角回到现在,对于美国而言,上策无疑是从中国尽快达成协议。美国财长贝森特此前就承认,华盛顿仍希望与北京达成协议,没有人希望这些关税持续下去。本周四,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说,我不希望对华关税进一步升高,因为如果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愿再买东西了,所以我可能不会再加关税了,我或许会降低关税,因为我希望人们消费。这是自四月二日宣布对等关税以来,特朗普首次提到对话降低关税的可能。他还强调自己对中美达成协议感到乐观,两国最近一直在保持联系。他认为,在未来三周到四周内,中美双方就能达成协议。特朗普的急迫心态是藏不住的。在经历了将对华关税从百分之五十四提升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的极限施压期后,美国政府发现中国的强硬出乎意料,中方根本就不吃美国的这一套,预期的让步并没有出现现在尴尬的,反倒是美国自己。中方的态度是不会变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就一直在美国手里,若不想硬撑,特朗普随时可以找中方来谈,只不过前提是先要拿出诚意,若执意要硬撑,那中方自然也会奉陪到底。当然,这样下去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美国未来无法与中国达成协议,那么即使特朗普成立一百个工作组,也无法真正解决美国的供应链问题。换句话说,中美数十年来建立的贸易联系不可能在短短四年内就被彻底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