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要注意啊,保险公司是有六种途径是可以查到我们所有的医疗体检的报告,就医的记录等等。既往病史的。今年上半年遇到两起拒赔的案例,一个是导弹清理出险,一个是查出来很多年前有一个既往症,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理赔案例,保险公司都会去核查。如果说被保人有四种特殊的情况,保险公司基本上都会去重复去核查的。我们先说一下保险公司的六种调查途径。第一个呢是通过医保大数据调查,包含职工的社保、新农合、住院的就业记录,现在都是联网的,直接通过被保人的身份证去系统里面调取相关信息,就可以了解之前的就医门诊和住院的记录。门诊记录可以追溯到一五年之前的,甚至是医保卡在药店买药的居住也是能查到的。那么第二个呢,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全国所有二级及以上的医院基本上都已经联网了,包括很多社区卫生中心也已经进入到这个平台。同样只要命名身份证号一录入,所有的信息基本都出来了。第三呢是保险行业与全国所有的体检机构等等一些医疗的机构的一些数据联盟。比如说连锁的体检机构,像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这些连锁的体检机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可能是终身都能查到的,尤其是结节、囊肿、息肉等这些异常情况。如果说有故意隐瞒的,是很容易拒赔的。第四个是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互通。如果说客户在多家保险公司频繁投保,在多家保险公司在申报理赔的情况下,这种同时投保,同时理赔的异常情况会触发到保险行业反诈联盟系统。比如说之前有一个新闻,客户出险了,同时向多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后来发现他在保险公司短期内投保了七八家保险公司的意外险。经核实呢,确实客户是伪造骗保,所以说一定要注意。一般一个人向三家以上保险公司同时投保意外险,就可能会触发到这个预警系统。第五,线下的深度调查,这个一般是遇到高额的理赔的,一旦案件的时候,保险公司也会安排理赔员到线下去走访。比如说到社区的医院走访,到家中进行家属和亲朋友的走访。最后呢是委托第三方调查,一般是保理公司这样一些专门的保险合作机构。他们会协助保险公司去深度调查与出险有关的信息。但是呢也并不是所有的理赔呢都会去调查的。因为毕竟这个调查呢是有很大的成本的。不过有四种情况,保险公司基本上都会去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第一种情况是短期内出险,比如说等待期三个月。如果说刚过了等待期到第四个月的时候就住院了,或者说是发生了重大疾病,然后就去申请理赔。那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引起保险公司的注意,被打上涉嫌带病投保的标签。第二呢是额度很高的理赔。一般保险公司呢对于小额的赔付都是很快的。比如说一两千的小额的医疗险,出险之后在线提交资料就可以很快理赔了。但是如果说重疾险达到四五十万,医疗险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那么就会重点审查。第三呢,是短期内的多次理赔。比如说一两个月内多次出险,还有就是短期内在多家医院就诊。比如说现在医保d r g改革以后,这种情况还是蛮多的。那么受到医保d r g肺功能影响,医院很难同时治疗多种疾病。如果说客户患者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在同一家医院治疗是很容易超过d r g费控标准的。我一个朋友就是上个月住院两个很小的毛病,结果一个月去了三个三甲医院才最终看好,总共也就花费了几千块钱。保险公司用了将近一个月才完成赔付。第四个就是事故原因存疑的。有些意外险事故警方的记录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的,那么死因不明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呢,可能会涉及到骗保的,都会是保险公司的重点核查的对象啊。所以说投保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因为绝大多数的拒保问题都出在投保的环节。要不就是因为自己不注意,要不就是因为遇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给咱们选择产品的时候,选择了不合适的产品。明明健康可能是有问题,或者说是职业不符,非要给你去投保,所以说选对合适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日常的就医、体检、门诊、住院、拿药等等,这些行为也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