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季的规则下,病人被公立医院拒收。像这次佳木斯病人这种情况,连续被多家医院拒绝接收,其实不是个案,也不是什么信息的事情。令人认为有商业保险拒收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因为如果没有商业保险,也是会被直接拒收的,因为问题就不在商业保险上。商业保险的报销流程是患者就医住院,经过社保报销之后,剩下自费的部分,然后拿着发票材料交给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报销是建立在医院已经收了费用的情况下,所以医院没有理由拒绝拥有商业保险的患者。其实,这次无论是病人还是医院,商业保险,其实是被他们当成了挡箭牌来使用的。而问题的本质就出在了他们双方都想规避d r g规则的影响,只是在做法上各自站在各自的利益来说而已。以前的医疗规则,医保局基本上是不管医院怎么治疗的,病人看病医保内的费用,医院花多少钱,都是可以给报的。而现在执行的医保改革是将很多疾病的治疗手段和费用做了明码标价。比如做个阑尾炎的手术,如果按照疾病相关分组的d r g规则,首先会给这类手术进行一个定价。假设是一万块钱,那医院每做一个狼眼手术,医保部门划拨给医院的额度就是一万元。如果医院花了一万五多出来的部分,需要医院和医生自行承担。如果少花了,则剩余的部分医院的盈利空间就会比较大。而现在医保d r g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跟延迟退休是类似的。根据中科院的预测,医保基金在二零二六年收入会跟支出持平,开始没有结余,预计到二零三五年,历史的结余也会轻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远影响,还有之前存在的过度医疗的情况。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可以预见医疗支出会是越来越高的。为了缓解医保的压力,改革现在也是必然的。医保的改革本质是希望约束医院,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因为前期很多人不清楚这个规则,短期内的影响肯定是比较明显的。就像最近的这个新闻事件,医院跟医保局是直接结算的,患者跟医院还是类似之前的关系。该报销报销该自费自费好处是避免了一些医院的过度医疗。但是在试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医院的某项额度用完了,医生又有硬性的考核要求,患者可能是会被拒收的,或者患者被提前赶出医院。这种事情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新闻上也有报道,而医院为了压缩住院的时间,原本病人要住院半个月才行的,现在病人可能十天就会被赶出去。出院之后,让病人再办理二次住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根据国家医保局文件,二零二四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都要全部开展第二届付费的改革方式。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讲,能做的只能是在知道规则的情况下,思考自己能够前置做点什么,提前规避,做好迎接新政策的准备。首先,那些只有以往没有商业保险的人,是百分之百会受到低垃圾的影响。如果我们真的被公立医院拒收,这个时候可以再考虑其他医院。比如有一些不错的私立医院或者公立院的特殊一部v i p部。但是这个又会面临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医保不能报销这些费用,而且这类费用相对会比较高。可能公立医院的普通部挂一个号才几十块钱,而私立医院或者公立医院的特殊部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块钱。如果能够顺利入院治疗,而且还能通过医保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但是涉及到院外购药或者转去其他机构医院的,会产生额外的一些费用。这种情况建议大家提前要配置商业医疗保险来用。当然商业保险也不是万能的,不过通过前置购买一些商业保险,确实能够达到让我们少花钱的目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就医被拒,或者去院外购药的情况,就可以通过商业医疗险来进行解决。所以之前如果购买过百万医疗的,可以考虑进行一加一的组合进行补救。有了一份保证,续保二十年的普通百万医疗险来做兜底,再加一份有机会去私立医院或者特需部的中高端医疗。比如四十岁保证续保二十年的百万医疗险,四百零八元,一年终端医疗大概需要一千三百元一年。当然,这种方式会稍微贵一点,一定程度上来讲,报销是会重复的,相当于买了两份,而只能使用这两份里面的各自的优点。预算比较有限的话,如果只想配置基本的百万医疗险,那么可以选择无医保版本的百万医疗险,价格大概是有医保版本的两倍的价格买无医保版本的可以不受医保的限制,也可以减少d r g带来的影响,或者选择那种百万医疗险。里面可以包含报销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v i p部的这种责任。医疗险的产品类型还是非常多的。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选择。所以未来买商业保险专业性会越来越强。因为这么多产品该怎么选择,需要专业的代理人根据每个客户的实际情况分析配置才可以。